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次季營運虧損達4700萬美元,意味每賣出一輛Model S電動車,Tesla就虧損4144美元(折合約3.2萬港元)。營運開支增加,主要用於擴張產能、研發Model X及建造超級電池廠等。Tesla已宣布將增發210萬普通股,籌集5億美元資金。自2010年上市以來,不少投資者對Tesla大灑金錢擴張業務的做法感到憂慮,這種花錢模式能否持續下去?
明報記者 黃展翹
汽車製造商的主要開支用於組裝生產線設備,測試安全及排放標準等。一款新車由研發到上市動輒花10億美元以上。截至上季末,Tesla持有約11.5億美元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按年跌57%。與其他車廠相比,通用汽車現金儲備標準為200億美元,次季現金儲備達280億美元。
手頭現金大減57% 財力薄弱
Tesla的Model X車款料於下月上市,其最大賣點是採用了跑車向上揭開車門的「鷗翼式」設計。此外,Tesla計劃2017年推出Model 3,預計汽車年銷量到2020年可實現50萬輛。Tesla預期,由於明年沒有主要車型推出,屆時資本開支將會下降。
巴克萊分析指出,由於開發電池工廠及Model 3,Tesla在明、後兩年的資本開支仍會上升。由於Tesla量產規模較小,收入可能未必如公司預期多。特斯拉已將今年銷售目標下調至5萬至5.5萬輛。
市場看好賺錢潛力 似早年亞馬遜
BTIG亦預期Tesla在未來數季,以至未來數年仍會燒銀紙,但認為汽車製造商只有用這方法投資設備、擴張業務,就像Tesla目前的做法。
產業研究機構Jefferies Equity Research稱,看好Tesla的投資者,是押注其未來的賺錢潛力,而不是個別季度的盈虧,「情况有點像1999年押注亞馬遜」。
亞馬遜最初由經營網上書店起家,發展為全球主要的網絡零售商之一,業務多元化。亞馬遜上季繼續大量投資雲端、串流媒體、影片內容製作及物流等,經營開支由193.6億美元增至227.2億美元。不過受惠於雲端等業務,收入按年增長20%至232億美元,利潤為9200萬美元,出乎意料獲得盈利。
馬斯克天馬行空享譽矽谷
亞馬遜行政總裁貝索斯(Jeff Bezos)一直以前瞻性的思維開拓業務,不過與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相比,後者的目標似乎更為天馬行空,甚至被形容為矽谷典型的「登火星型」理想主義人物。他早在開發電動車以前,已是PayPal創辦人之一。PayPal於2002年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後, 馬斯克分到1.65億美元,利用資金發展SpaceX火箭、全美首屈一指的太陽能產業SolarCity,以至Tesla電動車。
三者似乎毫不相關,卻是互相連繫的產業。電動車的充電站就是採用SolarCity的太陽能板,而電動車的鋰電池,可使車子5秒內由靜止加速至時速96公里,就是來自SpaceX的技術。
Tesla今春推出實惠的家用電池Powerwall,能儲存太陽能,並在太陽能板無法有效運作時提供電力。馬斯克聲言,其目標是改變世界使用能源的方式。除發展太陽能和電動車以減少氣候變暖的影響,馬斯克還構想到一旦環境無法挽救,人類可能要殖民火星。2013年,馬斯克曾表示:「關鍵是要發展運輸技術,把很多人和物資送上火星。我不是認為末日將至,但人類可能面臨一些災難性風險。比如你為什麼買汽車或人壽保險,這不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明天就會死,而是因為你可能會。」
認為人類要殖民火星
當美國政府還未有火星相關計劃之前,他已決定自己實現登火星大計。他嫌俄羅斯賣的火箭太貴,於是決定自行打造可用以發射衛星的低成本、低軌道火箭,在2002年展開SpaceX計劃。6年後,SpaceX的獵鷹1號成為首支成功進入軌道的私人建造火箭。
外界估計,這火箭的研發成本低至1億美元。馬斯克的傳記作者Ashlee Vance稱,馬斯克很會精打細算。他的長期助手、SpaceX早期員工之一的布朗(Mary Beth Brown)有時一天工作20小時,但當她要求加薪就被炒。當時馬斯克讓她放數周假,說在此期間會代替布朗的職責,以衡量其工作量是否沉重。結果當布朗放假回來,馬斯克就說以後不需要她了。有市場推廣部職員的電郵文法錯誤即被炒。也有員工沒出席一項工作去見證孩子出生,被馬斯克譴責:「沒有任何藉口。我非常失望。你要分辨事情優次,我們是在改變世界。」
部分認識他的人稱他太聰明、工作效率高,卻缺乏同理心。若他如前下屬所言般嚴控成本,Tesla未必不能控制開支。
明報記者 黃展翹
汽車製造商的主要開支用於組裝生產線設備,測試安全及排放標準等。一款新車由研發到上市動輒花10億美元以上。截至上季末,Tesla持有約11.5億美元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按年跌57%。與其他車廠相比,通用汽車現金儲備標準為200億美元,次季現金儲備達280億美元。
手頭現金大減57% 財力薄弱
Tesla的Model X車款料於下月上市,其最大賣點是採用了跑車向上揭開車門的「鷗翼式」設計。此外,Tesla計劃2017年推出Model 3,預計汽車年銷量到2020年可實現50萬輛。Tesla預期,由於明年沒有主要車型推出,屆時資本開支將會下降。
巴克萊分析指出,由於開發電池工廠及Model 3,Tesla在明、後兩年的資本開支仍會上升。由於Tesla量產規模較小,收入可能未必如公司預期多。特斯拉已將今年銷售目標下調至5萬至5.5萬輛。
市場看好賺錢潛力 似早年亞馬遜
BTIG亦預期Tesla在未來數季,以至未來數年仍會燒銀紙,但認為汽車製造商只有用這方法投資設備、擴張業務,就像Tesla目前的做法。
產業研究機構Jefferies Equity Research稱,看好Tesla的投資者,是押注其未來的賺錢潛力,而不是個別季度的盈虧,「情况有點像1999年押注亞馬遜」。
亞馬遜最初由經營網上書店起家,發展為全球主要的網絡零售商之一,業務多元化。亞馬遜上季繼續大量投資雲端、串流媒體、影片內容製作及物流等,經營開支由193.6億美元增至227.2億美元。不過受惠於雲端等業務,收入按年增長20%至232億美元,利潤為9200萬美元,出乎意料獲得盈利。
馬斯克天馬行空享譽矽谷
亞馬遜行政總裁貝索斯(Jeff Bezos)一直以前瞻性的思維開拓業務,不過與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相比,後者的目標似乎更為天馬行空,甚至被形容為矽谷典型的「登火星型」理想主義人物。他早在開發電動車以前,已是PayPal創辦人之一。PayPal於2002年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後, 馬斯克分到1.65億美元,利用資金發展SpaceX火箭、全美首屈一指的太陽能產業SolarCity,以至Tesla電動車。
三者似乎毫不相關,卻是互相連繫的產業。電動車的充電站就是採用SolarCity的太陽能板,而電動車的鋰電池,可使車子5秒內由靜止加速至時速96公里,就是來自SpaceX的技術。
Tesla今春推出實惠的家用電池Powerwall,能儲存太陽能,並在太陽能板無法有效運作時提供電力。馬斯克聲言,其目標是改變世界使用能源的方式。除發展太陽能和電動車以減少氣候變暖的影響,馬斯克還構想到一旦環境無法挽救,人類可能要殖民火星。2013年,馬斯克曾表示:「關鍵是要發展運輸技術,把很多人和物資送上火星。我不是認為末日將至,但人類可能面臨一些災難性風險。比如你為什麼買汽車或人壽保險,這不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明天就會死,而是因為你可能會。」
認為人類要殖民火星
當美國政府還未有火星相關計劃之前,他已決定自己實現登火星大計。他嫌俄羅斯賣的火箭太貴,於是決定自行打造可用以發射衛星的低成本、低軌道火箭,在2002年展開SpaceX計劃。6年後,SpaceX的獵鷹1號成為首支成功進入軌道的私人建造火箭。
外界估計,這火箭的研發成本低至1億美元。馬斯克的傳記作者Ashlee Vance稱,馬斯克很會精打細算。他的長期助手、SpaceX早期員工之一的布朗(Mary Beth Brown)有時一天工作20小時,但當她要求加薪就被炒。當時馬斯克讓她放數周假,說在此期間會代替布朗的職責,以衡量其工作量是否沉重。結果當布朗放假回來,馬斯克就說以後不需要她了。有市場推廣部職員的電郵文法錯誤即被炒。也有員工沒出席一項工作去見證孩子出生,被馬斯克譴責:「沒有任何藉口。我非常失望。你要分辨事情優次,我們是在改變世界。」
部分認識他的人稱他太聰明、工作效率高,卻缺乏同理心。若他如前下屬所言般嚴控成本,Tesla未必不能控制開支。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