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談話,表面上把「侵略」、「殖民統治」、「反省」及「道歉」4種此前「村山談話」的表述都用上,其實俱是脫離具體語意框架的抽空言辭,說到底就如中國官方新華社所言「糊弄歷史,欺瞞世人」。中國對「安倍談話」強烈批評,指安倍欠缺誠意;韓國也有類似反應。美國則由代表總統的白宮發表聲明,歡迎日本對歷史深刻反省。「安倍談話」迴避道歉及歷史責任,美國則認為戰後70年的日本是其他國家「典範」,中美對「安倍談話」認知的歧異,折射出兩套完全不一樣的西太平洋戰略取態,未來東海的爭逐,勢必更為激烈。
中美展示對安倍立場
西太平洋博弈明顯
「安倍談話」引起中韓抨擊,其中又以北京的批評最為猛烈,因為某程度而言,自從去年底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之後,北京採取相對溫和的對日本態度,據中國的說法,確認峰會前中日達成協議的4項原則,希望兩國關係可以改善。北京這種善意,安倍政府顯然未有領情,到了「安倍談話」發表,內裏字眼及整篇談話內容,明顯未能達到北京的期許及要求。再者,日本欲通過「安倍談話」結束就歷史的爭論,但對近年聲聲外交軍事「大國崛起」的北京來說,「安倍談話」不可能是令北京放軟姿態的下台階,而且由於感到被安倍擺了一道,對安倍政權從此死心。
西太平洋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及美國,對「安倍談話」反應南轅北轍,客觀上把東海的矛盾及糾紛擺上枱面。中國的取態大致與前相若,所謂「軟」或「硬」態度是策略之故;美國在足以點燃中日衝突的歷史問題支持日本,把多年來在東亞的「模糊戰略」紗帳拿走,露出真正態度。事態發展予人的感覺,是一篇「安倍談話」把中美在日本問題上的底牌一下子逼出來,變成難以後退,展開這場東海博弈。因為只要從這條線稍一退讓,北京無法面對近年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美國則會被質疑對盟友的支持決心。
中國政府對東海一線爭逐的重視,大大超過對南海的看重,因為南海周邊國家雖多,卻非完全與北京對立。中國近年在南海的處理手法輕重結合,2013年底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之後,在南海也設防空識別區之議一度「聞得樓梯響」,到近期連提也沒提,由此可見,海軍戰力被認為落後美國及日本的中國,重點仍在東海。東海除了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更重要是東海面對的國家是日本及太平洋遠處的美國,中國大陸東海岸是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繁盛的都會地區,上海、江蘇、浙江俱在其內,經滬浙可北上京津南下閩粵;沿長江直入,華中華西廣大腹地都是目標,因此駐紮此地的東海艦隊及黃海一帶的北海艦隊,是中國海軍實力最強的部隊。
西太平洋「新三國演義」
衝擊危機難即消弭
如今「安倍談話」把中美逼出台前,從以前的中國單鬥日本,變成中國對抗美日聯盟,東海爭逐勢必風高浪急,波濤洶湧。可以想像,小小的東海區域,擠上3支以量而言位列世界前沿的海軍艦艇及戰機,加上釣魚島糾紛及台灣問題,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才能免於更大的衝突發生。觀乎這一刻涉及東海的諸國,仍未見到有着可以往後退一步的誘因﹕中國不退是因為自身安全及民族主義,美國則要爭奪西太平洋及遏制中國,日本是為保住一己最大利益。西太平洋這齣「三國演義」,將是未來至少20年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中日之間的對立,要待安倍下台之後始能從長計議。但最近幾年各國之間敵對意識積聚,就是領袖更迭,亦難即消弭東海危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中美展示對安倍立場
西太平洋博弈明顯
「安倍談話」引起中韓抨擊,其中又以北京的批評最為猛烈,因為某程度而言,自從去年底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之後,北京採取相對溫和的對日本態度,據中國的說法,確認峰會前中日達成協議的4項原則,希望兩國關係可以改善。北京這種善意,安倍政府顯然未有領情,到了「安倍談話」發表,內裏字眼及整篇談話內容,明顯未能達到北京的期許及要求。再者,日本欲通過「安倍談話」結束就歷史的爭論,但對近年聲聲外交軍事「大國崛起」的北京來說,「安倍談話」不可能是令北京放軟姿態的下台階,而且由於感到被安倍擺了一道,對安倍政權從此死心。
西太平洋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及美國,對「安倍談話」反應南轅北轍,客觀上把東海的矛盾及糾紛擺上枱面。中國的取態大致與前相若,所謂「軟」或「硬」態度是策略之故;美國在足以點燃中日衝突的歷史問題支持日本,把多年來在東亞的「模糊戰略」紗帳拿走,露出真正態度。事態發展予人的感覺,是一篇「安倍談話」把中美在日本問題上的底牌一下子逼出來,變成難以後退,展開這場東海博弈。因為只要從這條線稍一退讓,北京無法面對近年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美國則會被質疑對盟友的支持決心。
中國政府對東海一線爭逐的重視,大大超過對南海的看重,因為南海周邊國家雖多,卻非完全與北京對立。中國近年在南海的處理手法輕重結合,2013年底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之後,在南海也設防空識別區之議一度「聞得樓梯響」,到近期連提也沒提,由此可見,海軍戰力被認為落後美國及日本的中國,重點仍在東海。東海除了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更重要是東海面對的國家是日本及太平洋遠處的美國,中國大陸東海岸是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繁盛的都會地區,上海、江蘇、浙江俱在其內,經滬浙可北上京津南下閩粵;沿長江直入,華中華西廣大腹地都是目標,因此駐紮此地的東海艦隊及黃海一帶的北海艦隊,是中國海軍實力最強的部隊。
西太平洋「新三國演義」
衝擊危機難即消弭
如今「安倍談話」把中美逼出台前,從以前的中國單鬥日本,變成中國對抗美日聯盟,東海爭逐勢必風高浪急,波濤洶湧。可以想像,小小的東海區域,擠上3支以量而言位列世界前沿的海軍艦艇及戰機,加上釣魚島糾紛及台灣問題,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才能免於更大的衝突發生。觀乎這一刻涉及東海的諸國,仍未見到有着可以往後退一步的誘因﹕中國不退是因為自身安全及民族主義,美國則要爭奪西太平洋及遏制中國,日本是為保住一己最大利益。西太平洋這齣「三國演義」,將是未來至少20年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中日之間的對立,要待安倍下台之後始能從長計議。但最近幾年各國之間敵對意識積聚,就是領袖更迭,亦難即消弭東海危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