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拉不盡的 Uber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7日 06:35
2015年08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我對香港的士業特別有意見,因為像許多香港人一樣,受過不少的士司機的氣,拒載、開車時跟行家透過call台大聲交談丶開大收音機、不熟路四處兜 ……除非真的逼於無奈,通常都不會坐的士。自從Uber及其他打的Apps面世後,叫的士方便得多;由乘客選擇,Uber 只會愈來愈受歡迎。


有關Uber的新聞,我也特別留意,在8 月 7 日,我在本欄寫了篇〈Uber官司無礙共享經濟〉,當時心想,Uber四處點火,官司纒身,在香港也可能出事,果然警方在上周二突然到Uber的辦公室拘捕了幾個職員,扣留了幾部汽車,並準備起訴Uber違法經營。


未釐清法律 高調拉人惹爭議

網上輿論撐Uber的佔多數,原因不難明白,都是出於對的士服務強烈不滿。警方這次高調執法,在Uber帶走其職員時恍如押運重犯,到底Uber犯了什麼罪?據警方說,Uber是無牌經營,故此第三者保險將會失效,對司機和乘客都沒有保障。警方的說法,受到不少質疑:按《汽車保險(第三者風險)條例》,只要車輛買了第三保,任何第三者都會受保,這是保障行人的,跟司機和乘客無關。其次,除非駕駛者的車輛作不法用途,第三保才會失效,問題是,Uber的營運方式是否非法(司機和乘客沒有直接錢銀交易)?上述問題都在灰色地帶,政府可以叫停Uber營運等待釐清法律,但高調以警察拉人,就表示Uber 已經犯法,政府的理據真的站得住腳嗎?


阻不了「互聯網顛覆」洪流

互聯網顛覆了很多行業的經營方式,對的士業來說,它的營運像物流業一樣(Uber的廣告就用 Moving People),只要配合定位科技、計算出最省時的路線,有order後才出車,節省了汽油和車的折舊,肯定可以令營運更高效、更省成本也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看看香港的士業,既沒有定位系統(有時候司機用的都是自己手機的GPS),擾攘多年仍不肯用電子貨幣,連這些最基本可以改善營運的科技都不用,難怪Uber一出就搶了不少的士的生意。


拉了Uber是沒用,另一家也會再來,因為現在的士業服務實在太差。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