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改革 央行有力控制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7日 06:35
2015年08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初,當大家還在忙猜測「國家隊」的心意之際,人民銀行又為大家帶來多一樣新常態,叫人忙得不可開交。


人民銀行為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上周二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接近2%,市場作出多方面的解讀,當中當然以人民幣進入了貶值周期的論調最多人論述。在股票市場,一如它以往的高效能一樣,所有收入以人民幣為主,借貸以美元為主的企業,如航空和房地產,即時作出股價調整的反應,-20%至-25%的股價調整比比皆是。以倒推的方法來計算,單純從首天2%匯價的變化來計算,對最終盈利的影響應不至於像股價調整那麼大,因此,股價的變化說明市場預期人民幣將貶值更多。


之後的數天,人民銀行每天的中間價報價成了早上媒體跟劵商爭相報道的新聞。情况有點像滬港通開通初期,大家鋪天蓋地報道每天成交額度的消耗,在今天,你有可曾注意呢?


短期波動料已結束

回顧事情的始末,看淡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的投資者在這數天自然有種吐氣揚眉之感。但從離岸人民幣匯率掉期看,其實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已是市場的廣泛共識,因此,在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有相似的看法時,這種單邊走向反而更快結束,因為「埋單計數」的多數會在事實出現時賣出(Sell on Fact)。筆者相信,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這一幕應已大致結束。未來人民幣的走向將會更受中國宏觀經濟變化如經常帳目的增減影響,購買力平價的變化,以及名義有效匯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NEER)等指標。


貨幣戰亦因人民銀行的新措施而又被拉回媒體報道上,在前文亦曾提及一些在中國經營香港企業家的一些近年經營狀况,由於在印度,巴勒斯坦以至東盟等地區的競爭對手不斷湧現,這些對手除了有着過去中國擁有的成本優勢以外,在匯率上都出現了不少的貶值,以使這些香港企業家在品牌持有人面前的議價能力都逐步給蠶食,愈做愈感到意興闌珊。所以今次匯率中間價的走向可以為他們帶來一些喘息的機會,但要是因此就可提振出口,仍有些言之過早。


入SDR是今次行動推動力

在中國金融改革的路徑上,除了金融市場改革外,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一個重要課題,當中,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普及起來是過去幾年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可看到不少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的興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每隔5年評審SDR(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構成的年底機會看來才是今次動作背後強大推動力。


雖然是次改善有機會出現不可預測的波動風險,但在權衡改革的必要和風險控制之間,央行選擇了推行改革,而從數天的運作來看,央行顯示了控制風險的能力,這樣給了中國金融其他在正在進行的改革項目上注入了強心針。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