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洲貨幣商品要陪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7日 06:35
2015年08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將於下月尾訪問美國,會於9月28日出席聯合國大會,並首次在聯大會議中發表演講,習主席亦會參加一連串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活動,在此期間,更會順道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所以,在政治上為避免習奧會面引起尷尬,本人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在此期間不會刻意將人民幣貶值,等待習近平訪美完畢後,才進一步將人民幣適度貶值。


雖然人民銀行於8月13日吹風會上表示,經過調整後,人民幣匯率所累積的貶值壓力已得到一次性釋放,甚至從長遠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還會進入升值通道。但另一方面,從市場角度分析,人民幣已集眾多利淡因素於一身,短期貶值乃大勢所趨,絕對不是發動什麼貨幣戰爭,又或操縱匯率,而是「人(人民幣) 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幣利淡因素多 非操縱匯率

人民幣貶值有5大因素﹕

第一,大前提是在美元強勢下,什麼貨幣皆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壓力,除非跟美元已掛鈎,若非如此,人民幣等非美貨幣貶值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第二,中國經濟持續放緩是鐵一般的事實,各式各樣的經濟數據都能反映出中國經濟出現隱憂,就如中國海關早前公布,按照人民幣計算的7月份出口數據就按年下跌8.9%,遠差於市場預期的負0.3%,所以人民幣受壓自然容易理解;

第三,內地股市出現大幅調整和波動也是利淡人民幣的原因之一;

第四,中國人民銀行公布7月份外匯儲備減少425億美元至3.65萬億美元,為3月以來最大月份的降幅,黃金儲備亦由624億美元降至592.4億美元,儲備價值減少以致匯價下跌也是相當合理;

第五,亦是最重要的利淡因素,就是人民幣仍然存在減息降準的壓力,故匯價有貶值壓力實屬正常的情况。


兌非美貨幣 人幣強勢

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價(CNH)上周一度大升至6.5943約6.2%,最終收市升約3.9%,美元兌人民幣在岸價(CNY)上周收市亦升約接近3%。若以人民幣主位計算,人民幣在岸價兌美元上周下跌2.81%,今年下跌3%,過去12個月下跌接近3.7%,以2014年初高位計算,人民幣在岸價更已貶值接近6%。由上述統計數據清楚看到,人民幣在2014年初開始至今,已經開始轉勢(圖1),只不過投資者上周才驚覺到形勢不妙。雖然人行表示「長遠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但深入理解這番話後,即是人民幣短期間可以是弱勢貨幣,及所謂強勢貨幣不是兌美元,而是兌比美元以外的非美貨幣,的而且確,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圓仍是強勢貨幣(圖2、圖3),過去12個月以來,人民幣只是兌美元和港元有貶值過,兌其他貨幣幾乎都是升值的,所以,以整體外匯市場來說,除了美元和港元外,人民幣絕對屬於強勢貨幣。


商品市場 屋漏兼逢連夜雨

相信人民幣兌美元短期內會繼續適度貶值,未來12個月有機會再有6%的貶值幅度,即美元兌人民幣在岸價會重上約6.8000水平。上兩期本欄即8月3日已分析過,人民幣貶值會為亞太地貨幣帶來沉重的下跌壓力,要注意的是若股市因此有不穩的話,這會令日圓和黃金反過來成為避險工具而上升,相反我認為股市不穩的情况已告一段落,即兩者最終會返回正軌繼續下跌。所以,包括澳紐元在內的亞太地區貨幣貶值潮會雪上加霜。而商品貨幣更是難逃厄運,原因是人民幣貶值後,中國在入口以美元計價的大綜商品因而會削弱購買力,導致商品價格亦因此受壓,上周油價跌破42美元已是明顯例子之一,所以商品市場也是屋漏兼逢連夜雨。


東盛期貨(經紀)市場 行政總監

[盧楚仁 金匯商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