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問專家﹕數數字亂龍 不代表讀障(2-8歲)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8日 06:35
2015年08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4歲,不能順次序數1至50,例如數到29就停下來,不能數到30,問他23之後是什麼亦不懂;有時會把數字左右調轉,例如14會錯讀成41。我發現其他同學都讀到,請問兒子是否患上讀寫障礙?如是,應該怎樣做?


答﹕順序數出數目,對成人而言簡單不過,但家長要自我提醒,別用自己的尺去量度孩子的能力。


孩子剛開始學數數字,通常是「念口簧」般數出來,未必真的理解當中的數學概念。因此,若孩子能順序數數目,表面上看似數學較好,但亦有可能是因為記性好。


例如由1至10,孩子仍可以數手指,但進階至兩個位,無法以手指輔助,則較為抽象;尤其是需要進位的時候,即使明白9下一個是10,但19下一個是20,從字面上看其實沒有關聯,他們便會感到複雜。


玩數字積木 助理解數概

有別於有形、音、義的語文,數學是符號,描述數量,較為抽象。孩子太年幼,未必能完全理解數概,建議用印有數字的積木協助學習。以10個數字為一列,排成10×10的數字板,孩子看到數字排列的樣式,如1字開頭、2字開頭各為一列,以視覺記憶(visual memory)協助理解數概,會較易掌握;但每個孩子的視覺記憶容量均不一樣,記性好的孩子較有優勢,父母不應操之過急。


總的來說,首先要找到問題根本,再配合工具,若無計可施才找專家診症。


小一測試讀寫障礙才準確

就上述個案,孩子不能順序數數字,照理應該是他未能掌握數學概念。至於有關讀寫障礙,是指認讀文字能力不足,例如「天」寫成「大」或「夫」。確診需經過詳盡的測試,而由於一般讀寫障礙患者智力正常,只是辨識語文能力不逮,因此測試的首要條件為他們已接觸了足夠的字量,才能確認接受測試者是否患上讀障,抑或純粹未認識字詞;故一般而言,讀完小一首個學期,讓孩子學習到一定字量後測試,結果會較準確。幼稚園生雖然亦可接受測試,但只能判斷其是否學習遲緩,日後患學障風險或會較高,但一般而言未能確診。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姜源貞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鍾家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