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野簷:房地產稅來了 你要掏多少銀子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9日 06:35
2015年08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房地產稅是一隻靴子——不,是一萬隻靴子,今天甩一隻,明天甩兩隻,不知何時會甩下來,也不知何時能甩完,讓我們脆弱的小心臟,時刻提留着。


8月6日,又砸來一隻靴子,說房地產稅法終於有了動靜: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近日公布,房地產稅法正式列入其中。據專家預計,房地產稅法最快有望在2017年獲得通過,但不會立即實施,建議人均60平方米內免徵。


專家亂說 我該聽誰的?

什麼話?房地產是城鄉居民最大的財產,有關公眾財產的立法,人大還沒發話,專家搶先放話了,有組織無紀律,太不把領導當領導了。我以為,房地產稅有三大模糊。


第一,實行了房地產稅,我們要掏多少銀子?

問誰呢?領導都是嚴謹之人,絕不會亂說亂動的。只好問專家了。中國政法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認為,應該設立一定的免稅面積,「免稅面積設定為人均60平方米比較合理,這樣對於三口之家來說,可以有180平方米不用交稅」。


大概20多天前,也是專家,砸過一個靴子,說按照每個家庭戶承受能力和世界通行做法,首套房的稅率應該在0.5%至1%之間,估算價值100萬的首套房可能會每年繳約5000元的稅,即每月400多元。中國主要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約為30平米,按3口之家計算,每套房子約為90平米。在上海內環、北京五環內,這樣的房子至少在300萬元,按現行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稅基和稅率計算,稅基為房產評估價的7折,1.2%的稅率,合計一年需繳稅2.52萬,合每月2100元,接近上海城鎮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4成。


你聽懂了嗎?反正我沒懂。這位專家說,100萬的首套房每月繳400多元,但在北京上海沒有100萬的房,最小也得300萬,每月要繳2100元——按照100萬的房子繳400元計算, 300萬的也就是1200元呀,怎麼跑出個2100元,誰受得了?另外,一位專家說,人均居住面積30平米,另一位專家卻說應該60平米以下免繳,我該聽誰的?


指望壓抑房價是天方夜譚

第二個模糊是,增繳房地產稅到底對誰有好處?

官員當然說好處大大的,「長期看,房地產稅的開徵有助於房地產市場的理性和穩健發展」。開徵房地產稅後,房子多、房子評估價值高就要多交稅,隨着成本的增加,很多投資投機者就不會願意再買房,從而避免社會資源浪費,也有助於財富的調節,實現分配的公平。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政府也並不迴避,說房地產稅將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據說,地方政府的收入,約70%來自房地產業。所以房地產商很牛。


雖然官員說房地產稅千好萬好,千能萬能,但經濟學家李稻葵卻不客氣,說指望房產稅來壓抑房價是天方夜譚,房產稅就是業主交納給地方政府的超級服務費。


梳理房地產的油水

第三個模糊是,房地產稅的法理基礎是什麼?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中說到「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這嚇了我一跳,這之前我們繳的關於房地產的錢,比如70年的土地使用費,比如上海、重慶試點的房產稅,敢情沒有法律根據呀?是誰想收就收的呀?


在法理上,房產稅有許多悖論。比如二次賦稅,目前不論是存量還是增量住房都已繳納了與地產有關的60多種相關稅費,即本來需要整合進保有環節的如城市房地產稅、土地增值稅等都已經在開發和出售前提前預繳了,而房產稅就是保有稅,這當然是重複計徵。另外,房價上漲,增值的是地價,而中國商品房所佔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房主只有土地使用權,租來的土地上的房子當然不必繳稅。


這三大模糊你搞清楚了嗎?但有個事得說清楚,過去說房產稅,現在說房地產稅,它們有什麼區別嗎?

簡單說,房產稅指的是對住宅徵收的稅收,而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所有與房地產經濟運行有直接關係的稅都屬於房地產稅,包括房產稅、房地產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佔用等。


中央要求「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房地產的油水太大了,要好好梳理一下,統統納入法制的軌道,不能讓它再模糊下去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