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安倍談話」墨瀋未乾 安倍此際不應訪華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9日 06:35
2015年08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下月3日訪華,但是不會出席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由於報道未獲中國和日本官方證實,因此實情如何,尚待事態發展。日前,安倍發表二戰70周年談話,對於侵略和殖民罪責大玩文字遊戲,糊弄歷史,欺瞞世人。在這樣的情况下,北京若邀請安倍訪華,須有合理、可信服理由向國人解釋,說明此時此際非接待安倍不可。安倍訪華的事,北京須慎重處理,以免出現中國領導人陪着安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場面。


日媒關注華二戰紀念

近日報道安倍將訪京

《每日新聞》的報道引述中日外交消息,表示安倍於9月3日下午到北京,避過上午舉行的閱兵儀式,出席當日下午的其他紀念活動;報道認為「此舉將是中日給外界留下共同努力實現和解的絕好機會」,云云。由於官方未有說法,因此難以確定報道是否真確。近期,日本傳媒就中國閱兵和韓國總統朴槿惠是否應該出席,顯得陰陽怪氣。例如共同社曾經報道,美國奧巴馬政府要求朴槿惠勿出席中國舉行的抗戰勝利活動,以免傳遞美韓聯盟受中國衝擊的「錯誤信息」,影響華府以日美韓合作為核心的亞洲戰略。就此,韓國外交部官員表示報道內容「不屬實」,又說「在外交上不可能發生」。


此事,反映日本傳媒對朴槿惠是否到北京出席閱兵儀式和紀念活動,好像較韓國當局還緊張,大有不想朴槿惠成行之意。9月金秋,朴槿惠會否到北京,未有確實信息,現在日本傳媒又吹起安倍訪華之風,是耶非耶,難以猜度。不過,安倍在國內民望下跌,日本第二季經濟增長按年收縮1.6%,所謂「安倍經濟學」再現失靈趨勢,而安倍到訪北京,可傳達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以外交成就轉移視線。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確定來華出席紀念活動,安倍若能同期在北京,說不定會爭取與普京舉行峰會。因此,就內外因素,安倍都有誘因在下月初訪華,以紓緩他面對的內外困境。


本月初,中國外長王毅在吉隆坡出席東協會議時,對於日本傳媒有關安倍今年9月訪華的報道,曾經藉回應記者提問的方式,明確表示「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安倍)要9月份訪華這個事情,此事不在日程上」,講得清晰明快,不留任何含糊空間。王毅這個說法距今約半個月,若《每日新聞》的報道屬實,則期內發生了什麼事,使安倍訪華的事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這段日子,涉及中日的重大事項,只有「安倍談話」。


「安倍談話」模糊日本侵略和殖民行為,沒有坦承罪責和真誠道歉,不僅中國、韓國官方和民間表達不滿,在日本也備受各方批評。此外,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意大利等國的專家學者,則從不同角度批評安倍政府的錯誤歷史觀和推行右翼政策的危害。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倍訪華釋出的信息極其混淆,北京會被解讀為給「安倍談話」背書,那不僅國人難以接受,國際也會感到困惑。


默克爾紅場獻花

安倍會到南京謝罪?

較早前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二戰閱兵儀式,德國總理默克爾因為西方就烏克蘭問題制裁俄羅斯,她在正式紀念活動之後翌日才到訪,當時曾到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無名烈士墓獻花,被認為是消解二戰期間德國與蘇聯戰爭仇恨的舉措。默克爾把德國人坦承侵略戰爭罪責,真誠與受害國和解並道歉,透過獻花再一次演繹出來。若安倍在9月初來訪,他到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就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謝罪道歉,則歡迎他來;或是願意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接待他,也可以。只是安倍會以這樣的身段和方式訪華嗎?若不會,則他此際訪華,絕不恰當。


日本傳媒有關安倍即將訪華的報道,現在無法判別是否真確。「安倍談話」充分反映安倍對戰爭罪責的蔑視,而從他3年前二度執政之後,一應外交事務與整軍經武,隱約圍繞着一個目標,就是劍指中國;日本傳媒報道過安倍在一次與傳媒交誼的活動,坦承正在「籌劃一場對中國的戰爭」,云云。這樣的安倍要來中國訪問,若北京不問原則、罔顧日本侵略罪行而倒屐相迎,則中國人民將情何以堪。期望北京對安倍意欲訪華,要謹慎研判處理,現階段最好是婉拒算了。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