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二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2%,創下匯改後單日最大跌幅,截至昨天美元兌人民幣在岸匯價約為6.4上落,較貶值前下跌約3.2%。匯率波動殃及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債券基金更如遭當頭一棒。儘管市場出現悲觀情緒,但亦有唱好聲音,認為匯率鬆綁將為債市帶來更多上漲空間。此前持有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可考慮通過調整組合中的存續期與債券種類來應對可能出現的衝擊。
人行出人意表地宣布將人民幣匯率「一次性」貶值2%,並於隨後幾日持續貶值,並解釋「一次性」貶值不代表貶值「一次」。債券市場亦因人行突襲而出現波動,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祁廣東表示,貶值當天(8月11日)債券市場曾出現較大調整,一些流動性好的債券收益率曾上漲10個基點(即0.1%),惟次日隨即回落。他表示,人民幣承受貶值壓力已久,是次貶值並不出奇,而選擇「一次性」貶值亦對人民幣市場有利。
「一次」貶值打消長貶憂慮
新興市場貨幣自去年年中開始便出現持續貶值迹象,如韓元、印尼盾等亞洲地區貨幣貶值幅度均為10%上落,而巴西雷亞爾更是已經貶值逾五成。祁廣東表示,同為新興市場的中國長期承受着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市場對此亦早有預期。他認為,人行選擇一次性大幅貶值,意在希望一次性打消市場對於貨幣存在長期下滑趨勢的憂慮。
他表示,中國外匯帳款自去年九月起至今累計下降達3000億美元,如果央行選擇緩慢貶值,一番「拖泥帶水」的過程或將造成更多資金在這段時間內不斷流出。而選擇在短時間內完成快速貶值會令市場對人民幣後市有「均衡貨幣」的預期,從而降低了資金外流的風險。
貨幣政策更寬鬆 人債價或續升
祁廣東認為,是次人民幣貶值將令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人行未來亦有機會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單日浮動限制並允許人民幣「常態化浮動」。他表示,人行目前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心理價位或在6.4至6.5之間,如果人行允許人民幣貶值7%至8%甚至10%,則有可能會相繼出現止損盤甚至恐慌性拋盤,反而將削弱其對匯率的控制力,故匯價不太可能出現大幅下跌。
與此同時,祁廣東亦指出,人民幣貶值將「打開未來中國的貨幣政策空間」。他解釋,由於中國此前一直維持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故放寬貨幣政策即代表要承受資金外流的風險,而隨着人民幣貶值釋放壓力,貨幣政策將有機會進一步打開,同時亦將為市場此前看低的債券價格升幅帶來更多的空間。
政府保兌付 部分城投債風險低
談及債券基金投資策略,祁廣東坦言,此前由於擔心人民幣存在貶值壓力,且為保證流動性,故基金隨債市上漲對投資組合逐步止賺,並在逐漸加倉政府債同時縮短了債券存續期。他表示,隨着債市回復平穩,將會重新小幅延長存續期並且維持現有政府債與現金的比例。
公司債方面,他指出看好目前發行逐漸減少的城投債。為降低地方債務風險,中央政府此前規定2016年起各地在建政府項目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的地方債券舉債融資,這意味着地方債僅剩一年半的發行窗口。祁廣東表示,儘管供給逐步減少,但市場上仍然存在大量已發行的城投債,一些城投債亦獲得了地方政府融資,故新債發行的降低並不會在短期內對其產生太大影響。
他表示,部分高素質的城投債在到期後將會被政府債券所替換,這在保證了這批債券到期兌付能力的同時,亦降低了債務違約的風險。而對於今年四月發生的首例國企債券違約事件(編者按:天威債違約),祁廣東認為,儘管未來國企的債務違約率有機會上升,但中央的底線是「不允許區域性系統性違約發生」,即不會令單個企業違約的同時產生擴散性風險。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基金特區]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