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成智、狄志遠、周奕希、陳家偉:一國兩制是我們的前提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20日 06:35
2015年08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我們的前提,這是《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給予香港回歸後港人生活的憲制性的法律文件。接受基本法的憲制性的地位,表示我們亦接受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香港的宗主國。中國政府多次宣稱,基本法不單是香港人需要遵守,甚至內地政府、各地地區政府也需遵守。


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是複雜和多層次的。香港回歸前或初期,中國政府和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了解明顯不同。中國政府是希望香港的資本制度能帶動中國向前發展;香港市民則明顯看一國兩制是一種自保的方法,是要維持香港原有的生活和有關價值不變。


兩種不同的心態在過去18年的中港關係,產生多層次的矛盾和衝突,影響香港市民生活的每一層面。不論中國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都似乎沒法想像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對香港市民生活產生何種巨大而長遠的影響。從政策層面,香港特區政府似乎未充分準備面對及掌握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所帶來的改變。


中港關係是我們的命運

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是複雜而多層次,但是這是香港人的共同命運,亦需要我們齊心努力地面對。除非我們離開香港,不然,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就是我們始終要面對的現實。


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是複雜而多層次,加上18年來中國和香港各自的發展,很多事情根本是制定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時無法可以想像得到的。一些政策和事情在某段時間是可行,但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問題,好像「自由行」,我們今天批評「自由行」政策,但也不能說「自由行」對香港經濟一無是處。其實,從早期大量香港人回內地工作,引發香港家庭問題,至「自由行」、「水貨」、「爭牀位生仔」、「爭學位」、「爭職位」、「爭奶粉」、「中國熱錢湧入」等等事情,有哪一事情不是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的問題呢?


我們可以說,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不會是永遠前途光明,中間有很多曲折跌碰。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是有紛亂,也有機會。同一事情或政策可同時有貢獻,亦有困難。「自由行」就是一個好例子。這也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實况。任何簡單全面地擁戴或抗拒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都無視香港的真實處境。只有面對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的現實處境,才能處理一國兩制下的矛盾和衝突。中港關係才能健康的發展。


事實上,不管我們喜歡與否,18年來,中港兩地各方面的交流頻繁,我們根本不能再以過去自保的心態去處理香港的事情。現實地說,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中國的香港,但我們也確信,一個沒有擁有「香港價值」的香港,也是中國的損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