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採訪手記﹕業主安全感亦變「危樓」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20日 06:35
2015年08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津爆事件救火烈士屍骨未寒、爆炸現場仍未解封之際,大量受損樓盤的業主要求政府回購受損房屋。這些房屋是他們傾盡全家財力購買,從表面看,這僅僅是一起普通的維權事件,但探查內中原因,卻是潛藏在業主內心的安全感缺失。


受害者眾 難向民企索償

海港城張姓業主對本報記者表示,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和肇事企業的違規不負責,導致他們蒙受了巨大損失,作為受害者,由自己埋單是無法接受的。考慮到肇事企業的民營性質,而受此次爆炸事件波及的居民有逾3萬,數目龐大,向該民企索償顯然不太可行。


他指出,發展商銷售樓盤時,危險品倉庫還未設立,因此有關政府部門在該爆炸事件中至少應該擔負監管不力、審批違規、未向居民公開危險品倉庫設立的信息等問題被業主索賠,也應在情理之中。


在此次爆炸事件中,政府部門對爆炸波及的物業,早在爆炸次日即公布了由中建集團負責維修。但大部分業主拒絕這樣的安排。事件中更有樓盤被曝出使用非安全玻璃等偷工減料行為,但在爆炸事件的影響下,這原本足以造成大量業主聯合起訴的可能性被稀釋掉。


無公開危險品資料 政府難卸責

而被業主們緊盯的目標,就是最具財力的政府部門。業主們對之前生活環境的擔憂,對自己物業受損的擔憂、對日後生活的擔憂,無處不透露出業主們的安全感的缺失。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