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多頭監管 結果無人管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20日 06:35
2015年08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天津大爆炸,暴露了內地危險品監管工作形同虛設。資料顯示,天津港集裝箱在2014年的吞吐量超過1400萬標準箱,連續3年躋身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發展快速,但問題也開始暴露。在爆炸發生之後,內地《新聞晨報》試圖找出天津港的規劃圖,但在天津港集團或濱海新區政府的官方網站上,都找不到相關資料。報道引述一名貨運代理公司負責人指,規劃圖不是無法查,而是根本沒有,由於缺乏統一規劃,令中轉儲存危險化工品的瑞海國際物流竟能建在距離民居僅數百米之處(國家規定最少要一千米)。


內地的報道又稱,涉及爆炸的瑞海國際物流發展速度和天津港口發展一樣快,該公司在2012年11月成立之初,只從事「危化品除外」的裝卸、倉儲業務,2014年5月,危險化學品才納入業務範圍。


按內地規定,危化品倉儲要經環境評估和安全評估,但實際操作時則由企業「自行決定」,如果監管機構眼開眼閉,企業就可違規多儲;很多物流公司做安全評估時,都會低報危險等級和數量,實際業務操作卻會做更高危險級、數量更大的危化品,以賺取更多利潤。瑞海儲存的危險品由10噸猛增到700噸,按理海關應有數據,安全監督部門為何會不知情?


權責不清 釀成安全問題

在行政管理方面,內地仍然存在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的現象,前幾年頻生事故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是典型多頭監管但個個都不管的荒謬現象。這次發生大爆炸的瑞海國際也如是,它的註冊地在天津港轄區,屬於典型的港口企業,歸天津港港航局管理,港航局則屬於交通系統,歸國家交通管理部門領導;而作為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的濱海新區安監部門,並不插手港航局轄下的安全生產監管,其責任劃給了港航局。


種種不清的權責糾纒,結果就連最基本的安全風險管理標準都不達標,再加上出事的單位背後有高層背景,包庇隱瞞,結果就發生了這宗大火爆炸慘劇。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