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樓價倘跌 公屋補價或得不償失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21日 06:35
2015年08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Mike是公務員,月入1.9萬元,妻子月入1.045萬元,打算置業。他現與外父居住在已買的綠表公屋,補地價買回公屋預算要多少?補地價計算方法如下:


補價=補價時市值×{(購入時十足市值-原來樓價)÷購入時十足市值}

不過業主在補地價前,有兩點必須要留意。一,要有足夠餘錢,因為補地價須一筆過付清,如因借貸而加上利息成本則不「划算」,同時亦要計算用餘錢投資其他地方會否有更可觀的利潤。二,要看好樓市將有不俗升幅,否則如樓價下跌,則預先補地價會得不償失。那麼,向銀行借貸,應選擇浮動或固定利率呢?固定利率的最大優勢是為置業人士提供了穩定性:當你選擇了固定利率,那麼你會清楚知道在這一段時間內每個月的按揭還款是多少,其中有多少是支付利息的,有多大比例是支付本金的。


保守宜選固定利率

浮動利率並不意味着每個月的還款額是浮動的,因也可選擇固定供款額。這也就意味着,如果利率下調,那麼每月的還款額中償還本金的比率增加,而支付利率的比率降低;反之,償還本金的比率減少,支付利息的比例增加。其實目前選擇固定或者浮動利率給置業人士帶來的影響並不大,不過如果你是一位保守的人,希望更多的穩定性,那麼還是選擇固定利率較好。


以Mike目標購買的物業價格400萬元計, 如申請六成貸款,首期是160萬,供款年期30年,以現時年利率2.15厘計,每月供款額9052元,若年息增至4厘,每月供款為11,458元。除首期外,留意其他買樓費用開支,如印花稅、律師買賣合約費、代理佣金等,總計近16萬元。


定期定額投資 平攤成本

Mike夫婦不善投資,欲查詢理財建議,筆者提議定期定額投資。每月從存款帳戶撥出固定金額來投資基金,好處是強迫自己儲蓄投資,不論市場如何波動,毋須考慮進場時機。由於進場時點分散,並且平攤了投資成本,適合中、長期目標的理財,並能養成有規律、有系統的投資習慣。


Mike可考慮買指數基金,跟蹤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指數基金投資產品,交易手續與股票相同。由於ETF簡單易懂,市場接納度高,較為進取的人可多加留意。ETF一般以追蹤指數為主,不需要由基金經理為基金主動作買賣,這亦是ETF之管理費較為便宜的原因。


至於爸爸和外父已70歲,但沒有購買醫療,Mike也正考慮有關詳情。醫療保險一般是指住院、門診、危疾這幾類保險,市面上的計劃可低至千幾到2萬元不等,保費會隨年紀增長而增加。購買時投保人需根據自己要求的承保範圍及負擔能力去衡量,例如希望選擇什麼醫療服務模式或入住什麼等級的房間等,會影響最高保額的選擇,因而保費也有很大分別。


醫療保費 隨年紀增長而增加

另外,生育計劃方面,私家醫院每樣用品都要收費,相反政府醫院收費平一大截,除每日住院費外,不會另加收費,入院費50元,住院費每日100元,以2日1夜計算亦只不過250元。不過公立醫院由醫生輪更,由產前檢查到分娩都會由不同醫生負責,更不能指定由某位醫生負責接生。至於選擇私家醫院,可選擇自己的私家醫生,分娩前後可一直由他跟進。但在私家醫院內,護士可幫忙照顧BB,讓媽媽休息,但公立醫院則要由媽媽自己負責。在香港醫院分娩收費由1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要視乎Mike的要求而定。再者,除了分娩的支出,還有健康檢查、奶粉開支及教育經費等,也應列在考慮清單當中。


張佩儀

美國萬利理財控股有限公司 亞太區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張佩儀 理財信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