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外資觀望氣氛濃 盼內地制度更清晰 陳家強:市况波動 放慢金融合作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21日 06:35
2015年08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集中火力救市,兩地金融合作的項目似被放在較後議程。深港通至今「只聞樓梯響」,而基金互認推出接近兩個月以來,尚未有基金正式獲批。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日承認,市况波動時,內地及香港金融合作的步伐可能會被拖慢。


明報記者 廖毅然

陳家強昨日指出,市場在不斷變化,兩地的金融合作仍在推進,但在市况波動時可能會減慢(slow down)。不過他強調,兩地仍不斷討論下一步的合作,對於現時的措施,亦會持續跟進,例如剛開始的基金互認,兩地監管機構都在不停溝通及準備應付任何問題。


強調討論工作未曾中斷

港交所(0388)發言人對此沒有正面回應,只強調待兩地監管機構批准,便會公布深港通的細節。證監會表示不予置評。


隨着滬港通於去年11月啟動,直至今年3月,中證監及深交所亦先後表示,深港通將在年內推出,正在準備技術系統。本月初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亦表示,深港通基本上已準備好,但預期在宣布開通後,要3至4個月才會正式啟動。然而,現時距離今年底只剩下3個多月。


外界普遍預期,中央「暴力救市」令外資選擇離開A股市場,以致深港通可能會延後。陳家強昨日表示,外資對內地監管機構干預市場的行為,不抱負面看法,因為任何國家或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時,都會有不同的干預行為。他指出,海外投資者是在觀望,並等待內地的制度更清晰化。


「內地有問題 對港亦非好事」

對於有評論指,內地救市更凸顯香港監管制度的好處。陳家強指出,香港固然有制度優勢,但兩地市場已然融合,港股有不少是中資企業,若內地經濟放緩或改革不清晰,對香港亦非好事。只要內地做好監管,市場變得更開放,才對香港有利。


人民銀行上周突然改革人民幣中間價調價機制,人民幣突然大跌令中港股市變得波動。陳家強認為,人行的行動非為挽救出口,而是人民幣市場化的其中一步。他認為人行的做法是「一步到位」,雖然令市場感意外,但短期波動後現在已回穩,他亦不預期會出現大幅貶值。


至於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或會萎縮,陳家強認為,離岸人民幣由市場主導,資金池自然會有變化,但相信除了投資需求,香港有不少人民幣是屬於業務需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