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朱凱迪﹕中國「回到革命」,香港呢?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22日 06:35
2015年08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逛中資大型書店,愈逛愈心寒。明明書展時有多本論述雨傘運動的書出版,但書櫃上看來看去也只有《佔中運動實錄》一類親北京觀點的書。大型書店透過控制大部分發行管道以實行變相審查,早已不是新聞,背後的想法無非是潛移默化地影響香港市民,以及在港大陸人對香港和中國問題的認知。從此,我學會帶着政治有色眼鏡逛大型書店,從它賣什麼,不賣什麼,用力推廣什麼書,來側面理解北京的輿論策略。


北京阻止中港民主運動論述結合

我的發現也不是很新鮮:本土民族主義論著,常常搶眼地與反佔中書籍並置,陳雲的著作更動輒有一、二十種。本土論述的光譜日漸廣闊,從名正言順地探討香港民族獨立,到《香港革新論》的新維持現狀論(「永續自治」),但貫穿其中的是出於不同理由提倡不干涉中國大陸政治;消極的理由是「鬼國事情由鬼國人自理」,現實主義的理由是香港對中國是「以小事大」,要自保就必須配合中國的經濟發展,維持不能被取締的地位。


中港區隔論和香港民族論被北京看上,主動在全國力推,當然志不在香港,而是透過將香港民主運動往民族獨立的方向推,阻止在大陸推動憲政民主的自由派維權人士,在論述上(不是組織上)繼續結合中國和香港的民主運動。雨傘運動期間,這套醞釀多時的輿論策略,在中國大陸十分見效——儘管大陸還是有零星聲援雨傘的行動,導致多人被捕,但總體並沒有對大陸民運產生正面影響,今年形勢更急劇惡化。


軟弱無力的「核心價值論」

筆者記憶所及,中港民主運動的「共振」互動,在2010年曾達至高峰。當年民主派發動元旦日遊行至中聯辦爭取雙普選,大陸網民大力支持轉發,將香港遊行的消息推上twitter的全球首位。當然,當年就算有中港共振,受限於「路徑依賴」及社會主流意識,香港民主派也沒能夠好好把握時機,面對爭取雙普選背後的憲政基礎問題。泛民溫和派更在五區公投後接受了北京的政改方案,令民主運動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正如民間左翼學者區龍宇所言,香港的主流政治文化一直是自由主義(同時經濟上右傾),但香港的自由主義者卻拋棄了自由主義核心的革命傳統(包含了人民主權論、人民革命論及人民立憲民主論),廿多年來一直帶領市民在《基本法》的鳥籠中爭取民主,「不談對抗,卻走去妥協,被收編,這就令民主運動無法形成」(註)。在雨傘運動前後,自由主義繼續被等同於軟弱無力的「核心價值論」,如今和民主派一樣,面臨被本土民族主義全面取代的「危機」。


所以稱之為「危機」,因為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將令香港反抗運動與中國大陸所有反抗論述脫鈎,當香港民主運動變化成民族獨立運動,北京即可以把香港孤立起來對付而不怕「後欄失火」。


民主派要帶領市民爭取自決前途

另一本在大型書店找不到但最近被廣為談論的書,是滕彪和王天成主編的《回到革命——中國大轉型前夜的激辯》(不賣的原因更明顯吧)。在一波又一波大逮捕後,中國的自由主義者也開始提出「回到革命」,推翻中共政權,落實民主憲政。香港的民主派如果要重新爭取市民,特別是對「循序漸進」絕望的年輕人的信任,就必須放下對中共妥協的幻想,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自由主義者,勇敢地帶領香港市民爭取自決前途,從「爭取雙普選運動」深化為「民主制憲運動」——《中英聯合聲明》沒有寫、《基本法》沒有保障、更加不會有人大常委會決定支持,唯一的根據就是相信主權在民,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走上這條如登天一樣難的窄路,和中國反抗運動重建互相支援關係,香港民主運動才有可能重新出發。


註:〈特立獨行的反對者——區龍宇〉

(端傳媒專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816-opinion-auloongyu-b/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