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為推廣環保,今年起鼓勵校園午膳即場派飯,飯盒供應商9月起派駐學校的人手因而倍增,業界擔心最低工資推行後盈利受壓,正醞釀待當局正式公布最低時薪後,發起「重新招標」大行動,於學期中段中止與學校的一年服務合約,意圖集體加價彌補額外人工開支,一旦成事,非環保午膳的預製飯盒服務亦受影響,中小學平均現售16元的飯餐,將加價1至2元。
校長及家長團體批評供應商醞釀行動等同威脅,質疑為何去年招標時,沒有及早將最低工資因素計算入成本,若重新招標加價幅度太大,校方或會棄用派飯服務,改由學生自行帶飯(見另稿)。
飲食業界現有約26間公司專營中小學午膳服務,行業特點是聘用大量兼職,大多是家庭主婦,平均時薪約22元。一旦最低工資訂於28元,供應商的人工開支將增加27%。業界指出,今年9月起部分學校響應政府推行「環保午膳」,於校園即場派飯減少廚餘,這令供應商派至每間學校的人手多出1倍,由以往派飯盒時平均出動4人,增至8至12人,擔心日後推行最低工資有很大壓力。
推環保午膳 工時多一倍
全港現有44間中小學取得政府環保基金資助推行即場派飯,大埔孫方中小學是其中之一,記者現場所見,飯盒供應商開心集團派出8名兼職女工,每早10時抵達校園,首先清潔由小食部改建成的廚房,然後開始煮白飯、烚菜,校長盧秀枝說:「這是派飯的特色,令學生嘗到飯香和沒變黃的蔬菜。」其他餸由供應商在中央廚房煮熟後,運抵學校加熱。
搬枱櫈洗餐具 女工腰痠背痛
女工煮好飯菜後,約12時便於操場搬摺枱櫈,將操場變身飯堂準備開飯。開心集團總經理黃愛蓮說:「摺枱都是機電工程署設計,好重,幾個女工才能搬動一張。」她指出,有女工搬完一天後從此怕怕,不敢再上班,也有人腰痠背痛。盧校長為方便女工,另斥資購買膠椅,「我都唔想她們太辛苦」。
12時半午飯鐘響,六年級百多名學生來到操場飯堂,排隊輪候飯餸,派飯工序由4名工友負責。「政府設計那個烚菜鍋,每次只可烚小量,女工要分幾次煮。」孫方中小學現階段只有六年級近百名學生試用操場飯堂,稍後會擴展至三至六年級逾300名學生使用,低年級學生仍採派飯盒模式,由其餘4名工友將飯送上班房。
半小時後操場的學生用膳完畢,工友要處理廚餘、洗餐具、收好枱櫈,下午3時才收工。黃愛蓮說,以往派預製飯盒,女工只需工作2.5小時,如今即場派飯工序增多,工時加多一倍至5小時,「我們派駐學校的女工人手不變,一個女工服務100個學生,但工時增加一倍。」以女工時薪22元推算,8名女工以往服務一間學校,開心集團的人工開資為440元,如今增至880元。假如最低工資訂於28元,開支料加至1120元。
業界:要集體行動才成事
黃愛蓮說:「行家都叫苦連天,我們的確有討論過重新招標,但要集體行動才成事。」她指公司屬中小企,受壓特別嚴重:「我們不像大集團有其他業務補貼,他們賣16元一個飯盒沒問題,我們卻賺得好微。」開心集團現有29個中小學客戶,當中3間採即場派飯模式。她說,明白重新招標對公司聲譽有影響,目前業界仍在醞釀中。
明報記者 盧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