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飯商:14年無漲價 多肉擬加錢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26日 05:35
2010年09月26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餐膳供應商聯會副主席、美利飲食執行總監陳沛明擔心,通脹擴大令食材價格不斷上漲,與最低工資「雙劍合璧」令盈利受壓,考慮在現有16元的飯盒,只提供素菜、雞蛋及小量肉類,若要多加肉類,可能會按通脹額外加收1至2元。

通脹最低工資 盈利兩面受壓

「我們現在賣16元的飯盒,餸菜包括西冷牛扒及雞扒等肉食,好抵。」陳沛明說,飯盒餸菜規定要符合衛生署的「321」營養要求——食物比例為五穀類佔3份,蔬菜類佔2份,肉類佔1份。

他也曾想過,當生意嚴重受壓時「重新招標」加價。他聘用至少400名兼職女工,為全港40間中小學提供午膳,另替40間學校經營小食部,平均時薪22元。「我們聘請的大多是家庭主婦,每日平均返工4小時。」聘請兼職為他節省不少福利開支,公司目前只有50多名長工。

日賣萬個飯盒 多兼職工省福利

早前有傳言指出,有飯盒供應商下令員工簽字承諾,在最低工資推行後不會再爭取加工資。陳沛明表示沒聽過傳言,強調不會如此威迫員工。

學校飯盒供應服務在1990年代中出現,陳沛明是行業始祖之一,「80年代我在中環美利大廈開飯堂,獲政府豁免租金,後來收租,我捱不住。」90年代他向學校自薦送飯,之後生意愈做愈大。「1996年,我的飯盒和麥當勞套餐一樣賣16元;14年後的今天,麥當勞套餐漲至近30元,我的飯盒仍賣16元。」現時他每天生產的飯盒以萬計,面對大集團競爭唯有薄利多銷,「扣除人工成本,每個飯盒賺1元已算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