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損傷對本港勞動力經濟損失不容輕視,衛生署剛發表的全港首份損傷報告揭示,本港一年有6.2%人口即41.5萬人曾損害傷至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跌倒、扭傷和運動意外是三大主因,大部分損傷由過度勞累所致。所造成的醫療負擔高達8.9億元,還未計因病假帶來的勞動力、社會和經濟損失。衛生署將成立「損傷」工作小組制定預防策略。
衛生署長林秉恩表示,政府08年10月已就非傳染病的防控成立了高層導督委員會,早前委員會已就「飲食和體能活動」成立工作小組,當局亦即將成立「損傷」工作小組,為本港預防損傷工作的評估、預防和推行計劃提供建議。
衛生署剛發表的《2008年意外損傷統計調查》是全港首個有關社區人口損傷流行病學研究,調查於08年4月至7月進行,成功在全港18區訪問3025戶合共9022名市民,再按人口年齡和性別比例加權方式倍大,以反映全港人口的情况。
老人兒童多家中出意外
調查顯示,6.2%即41.52萬人在調查前12個月內曾經歷「足以影響日常生活」的損傷,包括受傷入院及中毒,總數涉46萬宗損傷事故。當中以跌倒、扭傷、運動意外最為普遍(見表)。家中老嫰多在家居發生損傷意外,學生和青少年則常於學校和運動場發生損傷事件。
值得留意是,多達28.7%即13.21萬宗損傷事件是在「有酬工作」期間發生,若按曾經歷職業損傷的12萬名上班族職業分類,最多是從事服務工作、商店及市場銷售的人員(29.7%),其次是文員及秘書(11.7%)、機器操作人員(8.8%)和議員、高級政府官員及經理(8.6%)。
其中「議員、高級官員及經理」以及「文員秘書」,半數損傷涉扭傷,服務行業人員則多扭傷、跌傷和利器所傷。即使工作期間無損傷,都市人平日少運動,餘暇時做運動出意外個案亦不少,佔18.7%損傷事件屬此類。
運動相關意外男性佔七成
有趣的是,9.55萬宗(8.52萬人)與運動有關的意外,男性佔七成,而男性運動損傷涉及的運動,佔七成屬足球和籃球等集體球類活動,13.5%屬網球、羽毛球等拍類活動。而女性運動損傷主要涉個人體育活動,田徑、跑步等佔兩成,另有700宗(8.5%)女性做瑜伽致損傷。女性踏單車受傷個案亦不少,達3400宗(12.6%)。
過度勞累是致傷原因
無論是職業損傷或閒暇運動損傷,最主要致傷原因均是過度勞累,前者佔47%,後者更佔53%。另涉及交通工具的損傷事件佔7.7%即3.56萬宗,當中約兩成發生在乘巴士或小巴期間,15%涉單車、12.5%涉電單車。38%損傷人士是司機或跟車等,28%是乘客,9%是行人或旁觀者。
研究報告指出,不同年齡群損傷事件的模式有異,當局應加以分析並作針對性的公眾預防教育,尤其公眾對跌倒和運動意外有關的損傷,採取預防措施情况均偏低。
明報記者 陳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