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區政府今天公布新的自願醫療保險計劃詳情,正式諮詢公眾,據本報了解,新醫保計劃下,參與的保險公司利潤不會高於5%,但通過政府資助保險公司買再保險計劃,令他們基本上可以封蝕本門。現時全港有醫療保險的市民包括機構為僱員投保或個人投保,合共約240萬人,政府期望,若有120萬人加入新醫保,計劃便可有效啟動。
政府期望,新醫保計劃可以改變現時公私營醫療嚴重失衡的情况,令未來公立和私營醫院的市場佔有比例,從現時九一之比,逐步調整為八二之比。
現4%長者投保 盼10年後倍增
消息人士指出,目前全港65歲以上居民有醫療保險覆蓋的僅4%,比率極低,而公立醫院的一半住院需求,便是來自這個年齡群組。政府希望,通過實施自願醫保計劃,10年之後,65歲以上市民有醫保的覆蓋比率倍增至8%,可望紓緩公立醫院病牀需求,騰出資源,照顧沒有醫保的巿民。
諮詢文件將列出多項新醫保覆蓋的手術項目收費(詳見本報昨天A6版),個別私家醫生或會認為收費標準過低,但消息人士說,這個標準是從眾多私家醫院和醫療保險公司蒐集而來,反映私人市場中約七成至八成相關手術的平均收費,基本上是貼近市價。但一旦新醫保推出,保險公司客量大,可以有一定折扣,令這個收費標準符合病人權益;私家醫生按這標準多接生意,實際上也會得益。
設監管機構 每年檢討收費
不過,公眾仍然擔心,新醫保日後會大幅增加保費,情况猶如中電、港燈、東西兩隧,名義上受利潤管制,但卻不斷藉詞「加價」,公眾憂慮日後保險公司會巧立名目,調高保費。
消息人士表示,政府計劃立法監管新醫保計劃,包括成立法定監管機構,每年收集各保險公司以及私家醫院的醫療服務收費和成本,評定每項保險覆蓋醫療項目的合理收費水平,以及處理市民就醫保計劃可能有的投訴。至於針對私家醫院和註冊醫生的醫療服務質素的投訴,仍續由衛生署和醫務委員會負責。
消息稱,若市場缺乏合理競爭或出現寡頭壟斷,或是出現保險公司聯手抬價的情况,政府不排除自行成立保險公司,接受市民投保。
醫療戶口儲錢 政府「陪供」
對於政府計劃預留500億元支持新醫保,消息人士表示,小部分用於為首次買保險人士打七折提供誘因,大部分用於鼓勵市民長期參保,換取65歲退休後減免保費二成至三成。具體方法,可以是規定參保年期達到10年、20年和30年的巿民,退休後分別享有9折、8折和7折供款,也可以鼓勵市民在特定醫療戶口儲蓄,政府按比例提供配對供款,政府稱這個安排為「陪着你走」,又稱「陪供」。此外,有小部分公共資源用於協助業界實行再保險機制,避免高風險病人集中在個別公司出現,造成入不敷支,刺激保費上升。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