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石油價格暴跌及美國自2006年6月以來首次加息,一些投資者正在逃離高息債券。事實上,當兩隻高息債券基金在個多星期前暫停贖回,市場就預告了,超買的美國企業債券市場平倉時,可以是如何的混亂無序。
有些人憂慮,這些恐慌會演變成一場「地震」,令所有公司的再融資成本都上升。若這種恐慌蔓延,可以令美國的經濟和股市變得低迷。但我們認為,這種風險可能被誇大了。
債市風險可能被誇大
首先,大家應該承認,美國的信貸市場並沒有崩潰。無可否認,由今年4月份開始,孳息率和利差都普遍上升,但除了高收益商品板塊之外,以經濟周期的角度來說,這些變動至今都屬於正常。
雖然自5月份以來,低於投資級別的能源債券的孳息率已經上升了700個點子(100點子等於1厘),那時正是債券市場真正開始出現變化,但高收益債券指數內的其他債券的孳息率卻只是上升了200個點子,其升幅顯著較低。美國各種企業的整體借貸成本更只是上升了75點子至100點子。即是說,市場對於不同產品的風險,仍然區分得很清楚,並未有出現一般性的恐慌。
海嘯後銀行改革 限制危機蔓延
另一項有力的論據是,與過去的恐慌相比,危機蔓延的風險要低得多。銀行業在2008年至2009年的危機之後進行的改革意味着,它們本身已經較少參與做市活動。(自2008年以來,由銀行持有的企業債券的份額已經減少了一半。這意味着它們能夠發揮的槓桿作用已經較小。)
隨着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風險減少,債券市場的震動是不太可能引發它們出現避險反應,以及由此而令美國貨幣供應出現收縮。這並不意味風險蔓延的機會等於零。債券基金的贖回潮可能會令買賣出現差價,而產生新的風險。
贖回期錯配 基金或被迫拋售資產
開放型互惠基金雖然沒有銀行的槓桿化問題,但它們有一個相似的問題,那就是先天性的贖回期錯配問題──這些基金通常承諾了每日都可以變現,但卻又擁有一些流動性較差的長期資產。
若投資者紛紛贖回這些基金,可能會令它們被迫拋售資產。尤其是,它們持有的流動資產(如現金、美國國庫券等),只佔其總資產的5%。由於投資銀行的做市角色大打折扣,賣家可能會很難以有秩序的方式找到買家。
借貸成本升200點子 始引發衰退
在這種情形下,基金管理人將會以他們做得到的方式減磅,而不是他們「應該」採用的方式。於是,信貸利差和利率可能會不加區分地上升。這是真實的風險,確實值得監測。事實上,如果美國在2016年面臨經濟衰退,這將會是最有可能的傳播方式。
然而,我們認為,它仍然是一個發生機會較低的風險。我們估計,企業的借貸成本將需要從現在的水平上升大約200個點子(即是由5月份至今的升幅的兩倍),才會引發經濟衰退。這將會令目前的回報率和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消失。
槓桿已減 債息不可能大升
但由於槓桿化問題現時已經減輕,以及企業長期債券的孳息率至今都高於貨幣市場基金,我們認為,要企業長債的孳息率出現這麼大的變化,是不太可能的。
誠然,若債券的孳息率在未來幾星期或幾個月再上升100個點子(不論是因為美國國債的孳息率上升,還是因為信貸利差擴闊),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但是,我們預期,這將會先吸引美國國內和其他國家的買家入市,而不是先引發經濟衰退。
但話得說回來,儘管美國因為聯儲局近9年半以來首次加息就出現經濟衰退的機會很低,但美國仍然可能會在2017年或之後出現經濟衰退。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有些人憂慮,這些恐慌會演變成一場「地震」,令所有公司的再融資成本都上升。若這種恐慌蔓延,可以令美國的經濟和股市變得低迷。但我們認為,這種風險可能被誇大了。
債市風險可能被誇大
首先,大家應該承認,美國的信貸市場並沒有崩潰。無可否認,由今年4月份開始,孳息率和利差都普遍上升,但除了高收益商品板塊之外,以經濟周期的角度來說,這些變動至今都屬於正常。
雖然自5月份以來,低於投資級別的能源債券的孳息率已經上升了700個點子(100點子等於1厘),那時正是債券市場真正開始出現變化,但高收益債券指數內的其他債券的孳息率卻只是上升了200個點子,其升幅顯著較低。美國各種企業的整體借貸成本更只是上升了75點子至100點子。即是說,市場對於不同產品的風險,仍然區分得很清楚,並未有出現一般性的恐慌。
海嘯後銀行改革 限制危機蔓延
另一項有力的論據是,與過去的恐慌相比,危機蔓延的風險要低得多。銀行業在2008年至2009年的危機之後進行的改革意味着,它們本身已經較少參與做市活動。(自2008年以來,由銀行持有的企業債券的份額已經減少了一半。這意味着它們能夠發揮的槓桿作用已經較小。)
隨着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風險減少,債券市場的震動是不太可能引發它們出現避險反應,以及由此而令美國貨幣供應出現收縮。這並不意味風險蔓延的機會等於零。債券基金的贖回潮可能會令買賣出現差價,而產生新的風險。
贖回期錯配 基金或被迫拋售資產
開放型互惠基金雖然沒有銀行的槓桿化問題,但它們有一個相似的問題,那就是先天性的贖回期錯配問題──這些基金通常承諾了每日都可以變現,但卻又擁有一些流動性較差的長期資產。
若投資者紛紛贖回這些基金,可能會令它們被迫拋售資產。尤其是,它們持有的流動資產(如現金、美國國庫券等),只佔其總資產的5%。由於投資銀行的做市角色大打折扣,賣家可能會很難以有秩序的方式找到買家。
借貸成本升200點子 始引發衰退
在這種情形下,基金管理人將會以他們做得到的方式減磅,而不是他們「應該」採用的方式。於是,信貸利差和利率可能會不加區分地上升。這是真實的風險,確實值得監測。事實上,如果美國在2016年面臨經濟衰退,這將會是最有可能的傳播方式。
然而,我們認為,它仍然是一個發生機會較低的風險。我們估計,企業的借貸成本將需要從現在的水平上升大約200個點子(即是由5月份至今的升幅的兩倍),才會引發經濟衰退。這將會令目前的回報率和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消失。
槓桿已減 債息不可能大升
但由於槓桿化問題現時已經減輕,以及企業長期債券的孳息率至今都高於貨幣市場基金,我們認為,要企業長債的孳息率出現這麼大的變化,是不太可能的。
誠然,若債券的孳息率在未來幾星期或幾個月再上升100個點子(不論是因為美國國債的孳息率上升,還是因為信貸利差擴闊),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但是,我們預期,這將會先吸引美國國內和其他國家的買家入市,而不是先引發經濟衰退。
但話得說回來,儘管美國因為聯儲局近9年半以來首次加息就出現經濟衰退的機會很低,但美國仍然可能會在2017年或之後出現經濟衰退。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