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江宗仁﹕倘習慣人幣貶值 股債現雙牛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21日 06:35
2015年12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落實加息,環球股市上周多升,惟美股逆市下跌,A股則是大贏家,滬深兩市分別升逾4%及6%。此前人民幣貶值,內地資產價格下跌,但幾個月下來,貶值雖引發走資,但並未造成流動性緊縮、利率上升,市場開始習慣了貶值不等於崩盤這個組合。這樣的話,對於內地投資者來說,貶值5%至10%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一個漲停就回來了,有機會成為繼日本、歐洲後,另一個匯率貶值、股債雙牛的故事。


量寬就是增加流動性、壓低匯價、刺激出口和以本幣計的資產價格。美日歐先後出手,美國成功挽救了經濟崩盤,日本將日經指數拉升了1倍,但圓匯也跌了50%。至於歐洲央行QE,1年下來,德法股市升約8%,同期歐元兌美元匯價則跌了10%。


內地利率跌因需求弱

中國是否在量寬?單計人行資產負債表,答案是否定的,但若把政策性銀行計算在內,情况或許大不同。不過,筆者認為,中國當前利率不斷向下突破,主因並非人行創造太多流動性,而是需求萎縮得太快,但存量債務滾動又迫使銀行增加資產,今年增速仍達13%至15%,因此看到一邊是M2增速仍維持在13.7%的高水平,另一邊是經濟全面死火的怪現象,新增貸款始終較弱。


中央底線是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呆壞帳就不能暴露,所謂的殲滅殭屍企業只能是口號,M2得不斷加速增長。但當前中、美、歐3地的增速,分別為13.7%、6.2%和5.7%,印得多貨幣就自然貶值,這是一條數學題。


M2不斷上升 呆壞帳累積

M2高速增長又無可加槓桿的主體,資金就只能流向債市,10年債息上周又跌破3厘,相對應的是A股亦再度轉強。中國走的不是歐美日式量寬,但最終卻收異曲同工之妙。惟M2不斷上升代表呆壞帳一直在累積,於是內銀股的市帳率也就不斷下降,不穩定性就愈來愈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近日召開,房地產去庫存是焦點所在。大方向是指向農民工,要求城市提供購房補貼,若成功令把這批達2.8億人的群體接下3、4線城市的庫存,銀行呆壞帳風險將大減,也可推動以人為本的城市化率,提高全國低下層的居住條件,可說是一舉多得。為達此目的,有消息指更有戶藉制度上的改變,可見中央於推動農民工購房的態度有多堅決。


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農民工有能力購房嗎?根據國統局數字,2014年農民工人均月入為2864元(人民幣.下同),年收入就是34368元,當中34.2%流向地級市,亦即一些弱3線和4線城市,也就是要習總聲言要殲滅庫存的集中地。筆者網上翻查今年數字,以3線的營口(鬼城之一)為例,大部分樓盤每平米也要5000元,以90平米計算,需要約45萬元,而4線城市也相差不遠,頗偏遠的大理、宜賓等,也要4000元起。


靠農工銷庫存 脫離現實

以樓價45萬元、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3.25%(先假設連農民工亦適用)、首付20%分20年償還,每月還款2041元。考慮地方政府提供優惠,樓價補貼10%,利率較公積金利率再低50點子,年期再拉長至25年,月供還要1555元。或許部分農民有此能力,但從整個群體來看,還是不太現實,而想深一層,農民工多是散工為主,簽訂勞動合同的比率才38%,工作穩定性較不明朗,農民工購房的信心會較低,寧願儲夠錢回鄉建屋,故在務工地自購房的農民工佔比才1%,少得可憐。除了能力,還有意願。3、4線城市的醫療、教育、福利等,是否足以吸引農民離開家鄉,到這裏背起數十萬元負債?筆者還是有點懷疑。推動農民工購房,筆者不敢說不現實,但要收到巨大效果,補貼力度要相當大,可能要達樓價的30%或以上,屆時每月還款就大約為收入40%,誘因會更大。但地方政府是否有此財力,又是另一個問號。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