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多年辛勤耕耘,中國外交縱橫開闔,運籌帷幄,打造出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最好的外交局面,有力地助推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大環境的建設。然而國與國之間永遠會有利益之爭,地區和地區之間永遠會有發展之不平衡。例如中國和美國之間、中國和印度之間,種種摩擦矛盾依然存在,對此既沒有必要誇大,也不必掩飾,只須彼此有效地、理智地予以把控、予以協調,其外交局面即堪稱合理與通常所說的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在出現摩擦時予以協調,在發生衝突時予以把控,不至於影響自身的穩定與發展。
如上是一個成熟的國家處理外交事務的根本所在,中國政府亦然。然而中國國內卻時時有不同聲調,在某種意義上有礙於中國外交大局。此番言論既存在於一些民眾中,亦存在於一些激進媒體中。這些媒體為博眼球、為出位,往往將周邊國家的一舉一動都同遏制中國相聯繫,其購買軍火、其相互貿易,皆大做文章,視之為對中國的不恭與敵視,未免太小家子氣。
例如,印度前不久與日本簽下高鐵合同,就有媒體在「日本搶奪中國飯碗」、「印度向日本示好」上說三道四。其實印度之所以與日本簽約,重要的還是其品質、貸款條件、技術轉讓、聘用本地勞工諸方面起決定作用,也不排除平衡和政治等因素。不能因為未與中國合作就做過多聯想和猜測。在高鐵選項上,日本、德國、中國均各具優勢,何况日本和德國還是中國高鐵的「先生」,中國只是高鐵的後來者,初出茅廬,即有斬獲,連續拿下印尼等高鐵項目。全世界那麼多經營高鐵的公司,生意大家做,又豈能盡落中國懷中。
應具大國情懷 接受別人成功
再如,日本首相前些時日盡訪中亞五國,並簽下一些大單,亦有人將之與「跟中國爭奪市場挖中國牆角」掛鈎,並為之耿耿於懷。報道中顯示,中亞五國對日本人的到來皆予以歡迎。中亞五國的外交,不會只是俄羅斯和中國,即使在生意場上,也會貨比三家,擇優而取,才能使本國的利益最大化。將日本與中亞的交往視為建立對中國的包圍圈,有些過分擔憂。
在海外,將中國的對外投資、對外工程視為擴張的言論亦不在少數。在他們眼中,中國只有接受他們的先進技術的份,而當中國也終於有一天會在國外建核電站、建高鐵,他們則大不習慣,甚至有酸葡萄心理。對於他們的酸葡萄心理,我們無話可說,只有用事實去改變他們的觀念。而我們的國人,也應該更加具有大國情懷,既要自己好,也要見得人家好,有開闊的心胸和豁達的度量接受別人的成功與進步。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這兩者有時有關聯,有時又風馬牛不相及。
如上是一個成熟的國家處理外交事務的根本所在,中國政府亦然。然而中國國內卻時時有不同聲調,在某種意義上有礙於中國外交大局。此番言論既存在於一些民眾中,亦存在於一些激進媒體中。這些媒體為博眼球、為出位,往往將周邊國家的一舉一動都同遏制中國相聯繫,其購買軍火、其相互貿易,皆大做文章,視之為對中國的不恭與敵視,未免太小家子氣。
例如,印度前不久與日本簽下高鐵合同,就有媒體在「日本搶奪中國飯碗」、「印度向日本示好」上說三道四。其實印度之所以與日本簽約,重要的還是其品質、貸款條件、技術轉讓、聘用本地勞工諸方面起決定作用,也不排除平衡和政治等因素。不能因為未與中國合作就做過多聯想和猜測。在高鐵選項上,日本、德國、中國均各具優勢,何况日本和德國還是中國高鐵的「先生」,中國只是高鐵的後來者,初出茅廬,即有斬獲,連續拿下印尼等高鐵項目。全世界那麼多經營高鐵的公司,生意大家做,又豈能盡落中國懷中。
應具大國情懷 接受別人成功
再如,日本首相前些時日盡訪中亞五國,並簽下一些大單,亦有人將之與「跟中國爭奪市場挖中國牆角」掛鈎,並為之耿耿於懷。報道中顯示,中亞五國對日本人的到來皆予以歡迎。中亞五國的外交,不會只是俄羅斯和中國,即使在生意場上,也會貨比三家,擇優而取,才能使本國的利益最大化。將日本與中亞的交往視為建立對中國的包圍圈,有些過分擔憂。
在海外,將中國的對外投資、對外工程視為擴張的言論亦不在少數。在他們眼中,中國只有接受他們的先進技術的份,而當中國也終於有一天會在國外建核電站、建高鐵,他們則大不習慣,甚至有酸葡萄心理。對於他們的酸葡萄心理,我們無話可說,只有用事實去改變他們的觀念。而我們的國人,也應該更加具有大國情懷,既要自己好,也要見得人家好,有開闊的心胸和豁達的度量接受別人的成功與進步。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這兩者有時有關聯,有時又風馬牛不相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