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惠理舊部爆冷 成首批北上基金 行健用內地互聯網售港基金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22日 21:35
2015年12月22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五兩地證監會公布首批互認的基金名單,「行健」這個陌生的名字,成為獲准北上的3家基金公司之一。這家成立僅6年的基金公司,創辦人是惠理基金的前「門生」,但這次走得比惠理快一步。事實上,行健伙拍內地天弘基金,利用互聯網平台作分銷,這手法比香港的同業,同樣走得更前。


行健資產管理創辦人之一、行政總裁顏偉華接受本報專訪,他認為基金在內地銷售,透過互聯網渠道是大潮流,因為內地幅員廣闊,單靠銀行分行不能覆蓋所有目標客戶,况且金融產品不同一般的衣物鞋履,更適合在網上銷售。


因此,當同業還以傳統的銀行網點作分銷渠道,行健已經伙拍天天基金網、平保(2318)旗下的陸金所,另外還有天弘基金網站、愛理財APP及螞蟻聚寶APP銷售旗下基金。「這完全是餘額寶的班底,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把餘額寶現時約2億用戶,變成我們的客戶。」他期望明年1月初,基金便可在內地上線銷售。


時機成熟 適宜進軍內地

作為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顏偉華說他們事事都要別樹一幟。以往香港的基金主要在歐洲註冊,面向的都是海外市場,但2010年行健籌備成立「行健宏揚中國基金」,卻選擇在香港註冊。「我們很清楚,目標市場就在香港。當時亦有想,若日後內地加快開放步伐,在香港註冊也有利。」結果,該基金現時搭上了基金互認的首班車。


獲得監管批准,又找到合作伙伴,接下來就考驗基金本身的吸引力。今年至今該基金表現為-4.92%,雖然跑贏國指,但內地的A股基金回報,動輒也有雙位數字。顏偉華卻不擔心,反而認為現時進軍內地,時機剛好成熟。


他回想,幾年前接觸內地投資者,他們劈頭就問「保證回報有多少」,而且人民幣不停升值,買海外基金又怕蝕匯價。時移世易,現在連央企的債券也會違約,「他們開始明白買基金除了看回報,亦要看風險控制」。人民幣貶值,更令他們急於在尋找海外資產。


「行健宏揚中國基金」現時淨資產值約20億元,根據基金互認的條件,基金可在內地多銷售20億元。顏偉華認為,這個目標相當合理,不過他不會以「散貨」為目標。「何時買入,主導權在投資者,至少從今日開始,有數以億計的人認識我們的品牌。」


明報記者 廖毅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