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安老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回應施政報告有關安老服務的新措施,委員認同政府居家安老的政策主要方向。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表示,勞工及福利局正委託港大調查,了解照顧社區長者的人力需求,明年初公布報告。仁濟醫院來年推展陪老員社企服務,先以荃灣區作試點,首階段投資500萬元,作3年發展,計劃首年培訓30名陪老員,上門照顧區內100至150名長者。
明年聘30陪老員
該陪老員社會企業服務由仁濟醫院副主席李文斌策劃,以自負盈虧為首個目標,收費細節未定。社企正準備與再培訓局合作,由醫院專業人士教授基本護理及物理治療技巧,明年開設的30個陪老員職位屬兼職性質。該社企以荃灣為試點,因該區老化明顯,中產長者比例增加,較有經濟能力接受服務。陪老員培訓對象主要為婦女、剛退休長者或年輕人。
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及,會研究向居住內地的退休長者提供生活津貼。梁智鴻說,委員會對此感欣慰,建議政府要考慮長者在內地是否有足夠親友照顧,隨着人民幣升值,長者經濟開支在10年內會逐步增加,生活津貼的金額需詳細考慮。
至於政府提出預留10億元,因應中期檢討結果,考慮延續或加強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委員會對此表示歡迎,至於長者醫療券申領年齡是否需降低,梁智鴻指要與政府再商討。
另外,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日回應立法會議員黃成智提問時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港共有20,328名長者正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平均輪候時間為兩年,另有6535人正輪候資助護養院宿位,平均輪候時間近3年(35個月)。在長者住宿照顧服務方面,未來4年將有1716個新增資助安老宿位投入服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