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聲「我願意」,潛藏無限商機。港式婚禮策劃逐漸流行,李愛華及吳尚怡到上海開辦婚禮策劃服務,但她們發現兩地風格迥異。內地人豪華排場、模仿韓劇的婚禮,與港式溫馨的鋪排,截然不同。她們發揮自家特色,並將外國名牌婚紗引入上海,挑戰本地競爭者。
出席過香港飲宴的人,都知道大多數的程序是播放一對新人成長的片段,然後新人步入大堂,接受親友,朋友祝賀;一輪祝酒、致謝辭後,飲宴開始,其間或會加插一些「玩新人」的遊戲。內地的飲宴程序又如何?為了解上海文化,李愛華及吳尚怡出席過多次內地的婚宴,發現程序跟香港有點不同。「香港的新人會在早上進行註冊儀式,或者飲宴前簽紙儀式,不過,上海人早於幾個月,甚至一年前已經註冊。飲宴舉行時,已經是夫婦的新人,會重溫註冊儀式,例如新娘父親帶着女兒步入禮堂,交女兒給新郎,新郎會跪地求婚。」
內地婚宴 愛模仿韓劇
聽起來有點像電視劇橋段,李愛華不諱言,有些內地人熱中韓劇,曾經將飲宴場地佈置成韓劇場景。內地人又偏好一些大型道具的佈置,例如一排吹氣拱門,顯示氣派。李愛華指內地人對婚禮的要求,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潮流興舞池,由新人帶領跳第一隻社交舞。試過有一對新人表示不懂跳舞,有些婚禮顧問表示,可以聘請十多個臨時演員現場伴舞」。
融入港式「溫馨」 避免做騷感覺
李愛華稱,不希望將婚禮變成一場「騷」,希望將本港的溫馨婚宴帶入內地。不過,兩地文化不同,有時候也要彈性配合,例如內地講排場,「戥穿石」會安排一隊車隊,在飲宴場地附近環繞行車幾圈,愈名貴的車隊愈好,吸引注意。李愛華指客人有需要時,也會提供租車服務。另一個例子是香港飲宴時,大部分侍應會將餸菜分配給客人,所以餐桌上放得下一盆漂亮的花卉裝飾。「但上海的飲宴桌上,要擺滿菜餚,代表讓客人吃個痛快,客人也是自己夾餸,沒有安排分菜,所以裝飾花卉有時並不中用。」
李愛華10多年前便到內地做活動策劃工作,今年5月尾在上海自立門戶,開辦尚慶精品婚慶坊,提供婚禮策劃服務,店舖設在上海的半島酒店內,率先為他們建立高檔次的形象。他們的顧客入場費要10萬元人民幣,並非走大眾化路線。他們表示目標顧客群暫時以「海歸派」,即是外國留學回歸的內地人。開業至今接了6宗生意,有關婚禮在明年才舉行。
走高檔次 專攻海歸派
上海也有不少婚禮策劃服務,競爭者不少,但李、吳異口同聲稱,不會完全模仿競爭者提供的服務,「某些內地公司提供的套餐,好像執藥那樣,這個婚禮用氣球、吹氣拱門;下個婚禮也用同一堆材料」。她希望婚宴呈現新人的個人特色,簡約、溫馨,「即使要吹氣拱門,我們也會提供質素好一些,不要套餐式的佈置品」。另外,她們取得3個歐洲牌子的婚紗在上海出售的代理權。婚紗由3萬至10元人民幣一件,不設租用,全屬外國訂造。「上海也有不少婚紗店,但提供的婚紗由內地製作,用料及手工暫時仍次於歐洲國家。」她們觀察到不少省市居民辦喜事,也會到上海辦貨,相信外國牌子的婚紗,會有市場吸引力。
撰文:陳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