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企業在過去數月相繼把握糧食價格上升所帶來的投資良機。最大的例子是必和必拓(BHP Biliton),該公司建議以390億美元收購環球肥料生產商及分銷商Potash Corporation。其他主要事件包括新加坡公司Wilmar International 在7月份建議購入CSR的糖業部門,加拿大公司Agrium Inc亦在8月份提出收購澳洲小麥出口商及農產品零售商AWB。
全球人口增 須提升農業生產力
以上收購對象以生產農產品的企業為主,主要是可以增加供應滿足市場對農產品需求殷切,同時也可以提高買方企業的收益及規模。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同樣面對對農產品供不應求情况下,為從事農產品的企業帶來機遇,澳洲礦業亦曾發生過如此情况。
隨着人口及民眾的收入增加,農業需求正逐步轉強。全球人口急增,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全球人口將由2005年的65億人,到2050年增加40%至90億人。這相等於平均每年1%增長率或增加5600萬人。全球土地供應不變,但人口趨升,人均土地數量下跌,同時,水資源供應受壓。在這情况下,農產品的數量(更多穀物、肉類及奶類製品)必須顯著提升,才可滿足社會需求。
此外,在城鎮化的帶動下,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人均收入上升,亦是需求轉強的原因。居民從低收入的鄉村遷移收入較高的城鎮,這個趨勢會帶來兩個影響:其一是糧食消耗增加,其二是飲食習慣改變,包括攝取更多蛋白質,如雞肉、豬肉及牛肉。蛋白質的需求為穀物消耗帶來倍數效應,因為穀物未能有效轉化為蛋白質。根據資料顯示,全球糧食產量須在2050年增加逾1倍,才能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雖然全球糧食產量已在過去倍增,但目前農產品供應仍然緊張。
土地用途競爭激烈 耕地減少
現時最大的障礙是用以生產的可耕作農地受到限制。這些限制包括土地質素、可供用的水源及種植季節的長度。此外,土地用途競爭激烈,如用作城鎮擴建、發展林業及工業,亦帶來影響。沙漠侵蝕更令問題惡化。例如中國在過去十年因城鎮擴建及沙漠擴侵便已損失1,000萬英畝土地。
雖然供求動力轉變已持續一段時期,但投資者在近年才開始把握相關的機遇。部分投資者嘗試投資相關軟商品(如穀物、咖啡、糖及林業商品),但在截至今年6月止的5年內,有關投資卻無利可圖,以具代表性羅傑斯國際商品農業指數為例,直至2010年8月底止,與2005年6月比較,回報跌近14%。反之,投資於農業價值鏈上的企業,包括生產、處理和交易軟商品的公司,以及有助提升生產力的企業,例如種子生產商、肥料公司和農業設備製造商等,這類企業更具投資潛力。
撰文:首域投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