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伊朗電影大師病逝 「他改變了世界電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7月06日 06:35
2016年07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娛樂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1997年憑《櫻桃的滋味》奪得法國康城最佳電影金棕櫚獎的伊朗著名導演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周一於巴黎病逝,享年76歲。基阿魯斯達米作品的虛實交錯及詩意風格令伊朗電影得到世人注視,對伊朗電影以至世界電影影響深遠。伊朗總統魯哈尼昨稱讚他的成就「永垂不朽」。


明報記者

基阿魯斯達米今年3月確診腸癌,並到法國求醫。1940年在德黑蘭出生的他,長大後在德黑蘭大學修讀繪畫,畢業後任職平面設計師,亦有為伊朗的電視台拍攝多個節目。1969年,基阿魯斯達米加入兒童和青年智力發展研究所,負責拍攝部門,開始拍攝電影。他曾表示,當局原本要求他們拍攝跟兒童有關的電影,他起初視之為一份工作,但這份工作把他塑造成藝術家。


拍「科克三部曲」成名

伊朗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基阿魯斯達米未有離開伊朗。他曾形容自己像植根伊朗土地的大樹:「如你將大樹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大樹就無法再結出果實。」基阿魯斯達米開始得到國際影壇注意,始於3部在伊朗北部科克(Koker)拍攝的「科克三部曲」,即《踏破鐵鞋無覓處》、《春風吹又生》和《橄欖樹下的情人》。1997年,他憑《櫻桃的滋味》奪得法國康城最佳電影金棕櫚獎,成為唯一一位贏得此榮譽的伊朗導演。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高達(Jean-Luc Godard)當年看過《春風吹又生》後形容:「電影始於(美國導演)大衛格里菲斯,終於基阿魯斯達米。」伊朗導演麥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對基阿魯斯達米離世感惋惜:「他改變了世界電影。他令電影變得更新鮮、更加人性化,有別於荷李活的粗糙。」


2013年訪港 家明﹕非常友善

基阿魯斯達米2013年曾訪港,到演藝學院跟師生座談。當時有份主持座談的影評人家明憶述,基阿魯斯達米為人非常友善,不像外界所認為般冷酷、有脾氣。家明稱,基阿魯斯達米於《踏破鐵鞋無覓處》中把孩子的焦慮真實地表現出來;《春風吹又生》的人物經歷了地震,但基阿魯斯達米卻能從角色平常的生活中,展現出光明、有生命力的一面。基阿魯斯達米最後兩部電影《似是有緣人》與《東京出租少女》分別在意大利及日本拍攝,家明稱這兩部作品更反映出阿魯斯達米對於人的洞悉力很高:即使與演員之間有語言上的隔閡,他仍然能拍攝符合一貫風格的電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