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遭伯南克「教訓」 日前高官今回敬﹕請決斷點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2日 05:36
2010年11月02日 05:36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股市1989年升至頂峰,但兩年後資產泡沫爆破,日本經濟步入「迷失20年」,無法走出通縮。當年伯南克等學者和聯儲局官員隔岸觀火,不時「教訓」日本推量化寬鬆,批評日本官員「畏首畏尾」、「應閉着眼睛就往下跳」。但風水輪流轉,如今輪到美國「家門失火」,伯南克等美國大官在如何以量化寬鬆救經濟上,明顯就是另一副態度了。

叫別國拿經濟前途作賭注很容易,輪到自己卻是另一回事。在如何推動QE2上,伯南克曾提過可設定債息上限,然後不斷買債,直至達標為止,但如此冒進的選擇,已被暫擱一旁。美國傳媒稱,幾經思量後,聯儲局暫無意貿然重鎚出擊,而是傾向穩陣為上,分階段買債押小注,再因應經濟形勢發展,見步行步地調節買債規模。

諷刺的是,伯南克等美國學者和官員當年力勸日本「勇」字當頭大膽推QE,不少聯儲局官員對此都記憶猶新。9月剛退任聯儲局副主席的科恩(Donald Kohn)憶述,有一次FOMC會議上,他曾經開玩笑說,指點人家如何做,遠較自己親身做容易得多,「大家聽了都緊張的笑起來」。

自1990年代初經濟泡沫爆破後,日本長處通縮,每年平均經濟增長只有0.7%,國債佔GDP比例卻升至200%。1999年,日本央行已把利率推至近零的水平,但消費物價卻仍然下跌。在太平洋彼岸,伯南克等人不斷呼籲日本央行買國債向經濟「泵水」,但日本央行才剛自財務省獨立出來,不想轉頭又為政府埋單,何况QE是一場賭博,風險多,日本央行因此猶豫不決。

呼籲日本「閉着眼往下跳」

當年仍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伯南克,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便毫不客氣地抨擊在場的日本央行官員,指日本正重蹈美國大蕭條錯誤的覆轍。他聲言,雖然常規手段已無效,但日本要刺激經濟還有很多板斧,認為日本當局應「泵水印銀紙」,調高民眾的通脹預期,其中一個建議便是日本應調高通脹目標至3%至4%。

當時在會議上遭狠批的日本央行研究,出自央行前官員Kunio Okina之手。他憶述,伯南克等人當時並不關注這些措施的風險,只叫日本央行「應閉着眼睛就往下跳」。他說﹕「他們當年無後顧之憂地評論日本央行貨幣政策,但當那變成他們自己的問題時,態度就有很大的分別了。」

伯南克認為,日本2000年當有復蘇迹象時便開始調高利率是失策。他2003年提議日本應定下一個「物價水平目標」——跟長線通脹目標固定不同,央行可因應過去1年的情况,調整這個較短期的物價水平目標。例如若去年的物價指數未能達到1%的長線通脹目標,央行便將今年的物價水平目標調高補救,以更高的通脹作目標。伯南克相信,這可紓緩日本負債者的實際利率還錢壓力,亦能打破通縮預期,他承認雖然這有「太重手」導致高通脹的危險,但值得一試。現在一些聯儲局官員亦建議可採用這進路。

伯南克批日畏首畏尾 QE規模小

日本結果對伯南克等美國學者的建議,大多照單全收,除了將息率推至零,更承諾直至通縮扭轉後才改變,最終更開始執行量化寬鬆,在2001至06年間所持債券及其他資產增加了42%。這些政策在一段時間內似乎見成效,在2004至07年間,日本每年經濟平均增長是2.4%,消費物價亦有停止下滑的迹象。但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日本經濟翌年收縮5.2%,通縮重臨。

伯南克認為,日本之所以走不出谷底,是因為日本財金官員「畏首畏尾」,量化寬鬆來得太遲、規模也太小。科恩則表示,他從日本學到的經驗是﹕1)要在衰退開始時及早採取冒進措施刺激經濟;2)不能太早取消刺激措施。可是聯儲局現時的取態,卻不見得伯南克真有這種膽識。2003至08年擔任日本央行行長的福井俊彥,當年採納了伯南克建議的部分寬鬆措施。對於現在輪到伯南克要推出QE2,福井給他的建議,正是伯南克曾經勸戒他的話﹕「請決斷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