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出自孔子之口,卻見於孟子著作《孟子.梁惠王上》。「俑」指人形的土偶或木偶,用於陪葬。原句「始作俑者」其實帶譴責之意,孔子認為俑以人形刻製,用來陪葬其實與拿真人來殉葬無異,因此指摘首個作「俑」的人,將來會「其無後乎」,沒有後代。
孟子指梁惠王吃肥美的肉,又養了很多壯馬,但老百姓卻要捱餓,野外還有餓死的人。孟子認為梁惠王等同率領野獸一起吃人,於是引用孔子的話斥責梁惠王,「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用人形木俑陪葬已經難以接受,更何况讓老百姓活活餓死。現在「始作俑者」常用來比喻一些惡劣風氣或壞事的起始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