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府斥資在新界北香園圍與深圳蓮塘之間興建新過境口岸,包括建設一條公路連接粉嶺公路,惹來沿線8村逾300戶原居民反對,經修訂後,政府選擇較迂迴、造價更高的新走線,只會影響粉嶺萊洞北村。這條只有30多戶的小村,以租客為主,他們批評當局「零諮詢」,直至上月地政人員一邊量地,一邊收地,始悉將失家園。
蓮塘口岸計劃於2008年公布,當時建議花19億元興建一條全長10公里的雙線雙程接駁路連接粉嶺公路,經吐露港公路至新口岸,包括三段總長3.5公里的隧道和6.5公里的高架行車天橋,標榜日後來往兩地的車程將由現時的49分鐘減至27分鐘。
8村反對建路 政府修訂走線
不過,走線遭沿路8條原居民鄉村大力反對,政府最終讓步,上月公布的憲報顯示,新路走線由原先呈直線改為近似「L」形(見右圖),令該路全長增加至11公里。兩名北區區議員羅世恩與溫和輝證實,當局曾透露新路線會令造價增加約20億元,工程將於2013年展開,2018年完成。
粉嶺萊洞北村正位處新走線的彎路上。1950年代,一班東莞鄉里湧來香港,路經此荒野之地,遂向鄰近鄉村的原居民租地、建立家園,至今有近百人居住。
村民﹕官員查水患為由入村
約一年前,有政府人員以人口調查或了解有否水患為由入村,至上月11日,約20名地政人員到村,一邊表示要入屋量地、拍照記錄,一邊亮出告示稱要收地拆屋作新口岸連接路,當時只餘三數老村民在村,女村民羅福想自言被殺個措手不及,「跟得呢個,跟唔到嗰個,嘭嘭聲好似打仗咁」,結果她只能任由他們在大門、睡房牆上塗上標記。她質疑政府只是「假諮詢」附近不受影響之村民,卻從未諮詢他們,直至收地當天每戶才獲發收地通知。
萊洞北村村民質疑新走線浪費公帑之餘亦令他們頓失家園,表明無意搬遷,揚言會仿效菜園村不遷不拆。但羅福想表示︰「佢哋(菜園村)人多好講嘢,又有人幫,我哋人少無牙力。」
公告列明將於2012年9月收地,合資格的人會獲特惠津貼,另可按資格上公屋或中轉屋,不過村民指當局尚未談及如何賠償,而且他們只屬租戶,土地擁有權為鄰村原居民,另有部分屬官地,憂慮最終不獲賠償之餘,更會因不符上樓資格而無家可歸。村民質疑政府為避過原居民村落而「兜路走」,要他們犧牲。
鄰村村長﹕多次諮詢 萊洞北村有參與
大塘湖村村長鄧春池和萊洞村村長鄧齊和均承認,其村民會因萊洞北村收地而獲賠償,但強調兩村部分耕地和墓地也被收回。至於諮詢問題,他們指政府曾多次與沿線村民開會,北村也有參與,當局當時雖未言明收地範圍,但早已公布走線。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應稱,08年完成連接路規劃研究後,初步制訂可行走線,再做初步環境影響評估,至去年中作勘測研究及初步設計,再透過公眾諮詢、地理環境及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因素修訂連接路,為回應沿路村落訴求,決定採用較長的隧道作為連接路一部分,署方承認,按現時估算建築費會較原先高,但金額仍在估算中。
區議員溫和輝引述區議會紀錄稱,原方案影響逾300戶原居民,須向他們賠償10多億元,新方案相對來說影響已減至最小,但會繼續協助村民協調。區議員羅世恩指出,有民政專員私下承認較少處理北村村民,他促請當局落村了解村民需要,尋求更佳走線。
明報記者 吳光熙 周展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