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伊利沙伯醫院一名骨科實習女醫生於周六(4日)凌晨在醫院當值期間暈倒在醫生休息室,經搶救後再轉送深切治療部留院,疑是變種腸病毒致腦炎所致;而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證實,事發前患者在三天內只相隔一天返兩次通宵更,與一般編更情况不同。他呼籲前線員工身體不適便要休息。
兩通宵更僅隔一天 非一般情况
梁栢賢昨曾到醫院探望該實習女醫生,他說,一般情况下,醫生當值4日才有一次通宵更,但不同部門有不同安排,而涉事的實習醫生,則相隔一天返兩次通宵更。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蘇潔瑩表示,指引規定,醫生通宵當值不能多過3日一次,但有些人手緊張的醫院,醫生當完通宵更後,有時仍要再做半日或一日工才可以休息,增加精神及體力負荷。她認為醫管局應檢討醫生連續當值24小時的安排。
疑腸病毒致腦炎
據了解,該名實習醫生在發病前幾天曾透露有些不舒服,但未知她有否求醫。根據指引,醫管局建議醫護若發燒38℃或以上且有流感徵狀,應要看醫生。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稱,該名實習醫生於10月1日調職到骨科,她平均每工作4天便需一晚通宵工作。至於該醫生病况,疑是腸病毒疑變種襲擊成年人最新一宗感染個案。據了解,她曾出現抽筋,血壓極低、呼吸困難,磁力共振顯示病人疑感染腸病毒引致腦炎,現時情况危殆。據悉,其家人於上月初曾往上海旅遊。
伊院發言人稱,已為該實習醫生進行各樣臨牀測試。據悉,臨牀診斷病人兩眼向外翻白,磁力共振顯示,實習醫生腦部兩測出現形狀似熊貓(panda sign)的腦炎病徵,有關徵狀均為感染腸病毒引致腦炎之特徵。
感染腸病毒多是兒童,但伊院深切治療部(ICU)今年5至6月共有5宗腦炎個案,其中兩宗與成年人感染腸毒有關,包括今年5月聯合醫院兒科護士,感染EV71及柯薩奇A16腸病毒後不治,另一名43歲男病人感染EV71後出現腦炎,病人其後康復出院。
伊院深切治療部顧問醫生黎鏡堯稱,聯合女護士感染EV71及柯薩奇A16腸病毒基因,與2008年在內地爆發EV71腸病毒的基因相似,2008年內地共有逾6000宗個案,入院個案佔一半,22宗死亡(0.36%),353宗嚴重。廣西在今年1月至4月有逾1.7萬宗手足口病,其中有27人死亡主要由EV71引致,故不排除腸病毒疑變種並襲擊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