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 東漢覆亡後,政局陷入一片混亂,三國鼎立。以下哪個不是「三國」之一?
A. 周
B. 魏
C. 蜀
D. 吳
2. 劉備為求得到「臥龍先生」諸葛亮的輔助,3次親自前往諸葛亮的居住地隆中拜訪。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於是答應出山相助。二人分析天下局勢,並定下三分天下之大計。這次對話史稱什麼?
A. 孔明對
B. 隆中對
C. 臥龍會
D. 三分論
3. 三國鼎立,互有攻守。在此之前,劉備與誰結盟,並於長江赤壁與曹操決戰,促使後來三國鼎立之勢形成?
A. 關羽
B. 黃蓋
C. 孫權
D. 孫策
4. 曹操一直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他的兒子決定取而代之,篡漢登基建立魏國,是為魏文帝。他是誰?
A. 曹丕
B. 曹植
C. 曹叡
D. 曹冲
5. 劉備因結拜兄弟被東吳殺害,執意要報仇,未有聽從諸葛亮勸告,親自領軍出征,結果大敗於夷陵,劉備及後亦病死。被殺害的劉備結拜兄弟是誰?
A. 陸遜
B. 劉璋
C. 劉封
D. 關羽
6. 我們今日所知道有關三國的故事,有不少都來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原來當中有不少的情節都不是史實,而是後世的人想像出來的。以下哪件事才是史實?
A. 劉備三顧草廬
B. 諸葛亮使出空城計
C. 周瑜施苦肉計打黃蓋
D. 孔明借東風
7. 曹操陣營的行軍主簿楊修多次猜中曹操的心意,不過卻因為太聰明而為曹操所顧忌,最後更賠上性命。後世以「楊修之死」來寓意什麼?
A. 不要口不擇言
B. 應該討好上司
C. 聰明反被聰明誤
D. 三思而後行
8. 諺語「賠了夫人又折兵」,是來自哪個人物的故事?
A. 貂嬋
B. 周瑜
C. 呂布
D. 蔣幹
9.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魏,又吞併蜀、吳兩國,統一中國,是為晉朝。晉朝覆亡後,發生「五胡亂華」,政局陷入一片混亂。其後進入南北朝,是中國南、北首次分裂和對峙的時期。「五胡亂華」中的「五胡」包括以下哪些種族?
A. 匈奴、羯、鮮卑、氐、羌
B. 藏、羯、鮮卑、氐、羌
C. 匈奴、羯、鮮卑、氐、蒙古
D. 匈奴、鮮卑、氐、羌、蒙古
10. 公元280年,吳末帝孫皓降晉,中國復歸統一。《晉書》記載,三國時期的最後一場大戰,晉軍兵分六路攻吳,吳國欲用計阻擋晉將王濬行進,但被輕易破解,遭直攻國都建業而亡。那是什麼計策?
A. 鐵鎖橫江
B. 疑兵計
C. 連環船計
D. 驅虎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