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將於下月接受報名,面對近年中英文班「上落車」或縮班殺校等負面標籤,學校也積極加強對外宣傳。有商界形象顧問專家近年轉戰教育界,為近百間中小學重建形象,有學校不惜一擲逾80萬元,務求在家長心目中建立「品牌」。
顧問﹕標榜多元發展等同無焦點
黃偉傑一直在商界擔任形象顧問,4年前開始擔任學校形象顧問,他受訪時表示,過往學界頗抗拒品牌形象,只有面臨殺校危機時才會四出宣傳,直至近年才改變觀念。
他舉例,曾有兩間學校以合併形式救校,並斥資裝修校舍,但並無花資源對外宣傳,令地區家長難以對新校留下好印象,結果影響合併救校的成效。
他指以往許多學校的定位不夠清晰﹕「許多校長都認為學校賣點是關愛學生,但其實間間學校都關愛學生;學校提出多元發展,其實等同沒有焦點。」
另一常見的問題,是學校自評與外界評價有嚴重差距,他說﹕「有英中自評屬於區內頂尖名校,市場調查則發現在家長心目中學校是二線英中,另有新興名校則被外界評為暴發戶。」
黃偉傑強調,學校要建立好品牌,最重要是提升教學質素,「如果學校教育質素欠佳,做幾多宣傳都無用。」但他也建議,學校可為宣傳品建立統一鮮明形象,運用於宣傳品上,並持續發展建立家長口碑。
學校豪擲逾80萬
他舉例,過往曾為一所涉及多宗暴力事件的學校改變形象,例如由男校改為男女校增加生源,並修改校服設計、舉辦活動吸引家長參觀等,經過多年經營才令家長改觀,維持學校生源。
費用方面,黃偉傑表示豐儉由人,一般較廉宜的宣傳約需4萬元,包括印製約1000本校刊,但亦有學校一擲80萬元,聘請設計師和專業攝影師等一站式統籌校刊、紀念品甚至校慶活動。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校長曹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校長曹啟樂表示,學校過去每年平均花約5萬元宣傳,包括外判印製宣傳單張、更新網頁和展板,以及拍攝宣傳短片等。學校亦會每月向小學發放通訊,介紹學校近况。曹啟樂認為,宣傳工作有助收生,「將學校重視品行和學術的獨特之處向外宣傳,吸引認同學校理念的家長和學生考慮報讀。」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