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印鈔規模可能擴大,加上歐洲債務危機,刺激資金湧向商品市場,金銀銅價格齊創新高。銅價走勢近日成為焦點,美國摩根大通被揭大手掃入倫敦金屬交易所約50%至80%銅庫存,引發市場對銅供應短缺的憂慮,亦突顯投資者擔心貨幣貶值,寧持實貨商品的心態。
摩通大買實貨銅 為ETF鋪路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上月23日的報告披露,一個神秘買家買入價值逾15億美元的銅,佔LME的35萬噸庫存的50%至80%。英國《每日電訊報》本周披露,所謂的神秘買家其實是摩通。與今年全年達1900萬噸的銅供應相比,摩通持貨分量甚少,但其大手掃入LME庫存的做法,足以引起重視。
市場相信,摩通囤積銅其中一個目的,是為將於明年上市的現貨銅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鋪路,這種投資工具容許散戶投資於存放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倉庫的現貨銅,這意味交易方必須有實物銅作後盾。除了摩通,貝萊德、高盛與德銀等亦有意推出現貨銅ETF。高盛12月1日發表的報告裏,把購買明年12月交割的銅期貨合約,列為其在大宗商品領域的七大投資建議之一。高盛預期,明年底國際銅價將由現時每噸低於9000美元升至1.1萬美元。
專家﹕銅比金更具投資潛力
投行垂青現貨銅ETF,其實是銀紙貶值令投資者追捧硬資產的又一寫照。黃金ETF早已炒得熾熱,但一些分析員相信,銅可能比金更具投資潛力。自今年中以來,國際金價升了13%,銅價則飈升了35%。黃金價值在於保值,銅則是重要工業原料,從電線、銅管到智能手機、汽車煞車板都離不開它。隨着全球復蘇,市場對銅的需求料將增加,但礦企減產及罷工等因素,令銅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摩通倫敦資產經理亨德森(Ian Henderson)指出, 2011年全球銅需求量不會下跌,開採新礦的可能性又很小,因此銅是基本金屬中最富吸引力的投資對象。
彭博通訊社綜合12名分析師預測得出的中位數是,明年全球銅需求將較供應量高36.75萬噸,足以供應180萬美國家庭的電線、銅管和電器。美銀美林分析師韋特邁爾(Michael Widmer)警告,銅庫存恐跌至少於兩周用量,為歷來新低。全球交易所銅庫存今年下跌了22%,是2004年以來最大跌幅。
恐掀新一波金融泡沫
現貨銅ETF面世將進一步蠶食銅的供應量,造成新的漲價壓力。自LME公布神秘買家大手掃銅以來,銅價短短半月內升了7.2%。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明言美國量化寬鬆措施可能加碼,催化銅及其他商品升浪,倫敦3個月期銅價格昨升逾3%,升穿每噸9000美元水平,創歷史新高,紐約銅價則升至31個月高位。國際金價連續兩日創新高,現貨金昨高見每盎司1428.15美元。銀價更是連續7天刷新30年高位。
除了銅,LME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個別交易商還控制了鋁合金和鎳大部分現貨,顯示大宗商品日益被少數機構控制。今年7月,可可豆便因倫敦一大型對冲基金瘋狂囤積而被推升至33年高位。炒家垂涎商品的「錢途」,但熾熱炒風亦增加了通脹及商品泡沫風險。《每日電訊報》報道,上月一批金屬交易員致函英國金融監管機構警告,發出現貨銅ETF牌等同「批准下一波金融泡沫」。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