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資料3:太平清醮意義被遺忘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09日 05:59
2010年12月09日 05:59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天文台錄得30.7℃,在火辣的陽光下,長洲太平清醮仍有3.5萬人乘船到來參與。飄色巡遊過後,有多少人知道為何抬着神鑾的轎夫會爭先奔回醮棚?搶包山前,多少人會留意充滿宗教色彩的「祭大幽」是為長洲去穢再生?有學者直言,不少市民每年湧往長洲只為看飄色和搶包山,連旅發局亦以「Bun Festival」(包山節)翻譯長洲太平清醮,把民間傳統演繹得像嘉年華,根本不明其真正意義。

其實飄色巡遊,喃嘸師傅會邀請各神明由北帝廟前的醮棚出發,繞着長洲走一圈,是祈求眾神來年繼續保祐長洲居民,各街坊會代表抬着神鑾,與20台飄色先後出發。當巡遊隊伍差不多返回北帝廟,抬着神鑾的轎夫會爭先跑回醮棚,因為當地人相信,最早把神鑾帶回神棚的團體,未來一年都會得到好運。

逾10年前開始研究太平清醮的科大華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指出,打醮是為社區去穢再生,祈求神明庇祐長洲居民,讓長洲有新的開始,近年長洲太平清醮加入不少商業元素,卻忽視了原有宗教和社會意義,注意力反集中於歷史不太長的飄色巡遊和搶包山。

旅遊發展局更以「Cheung Chau Bun Festival」(長洲包山節)翻譯長洲太平清醮,「負責翻譯的人根本不明白長洲太平清醮的意義」。他又舉例,正醮期間全島應齋戒4日,但除了麥當勞作素食安排外,多間餐廳仍提供肉食,街上亦有不少串燒等小食,「其實以往這些傳統必然遵守,但隨着時代不同,大家覺得要搵食,怕不調節便會被淘汰」。他希望政府和市民多認識太平清醮的意義,令真正的傳統民俗得以傳承。

─節自 〈熱捧長洲飄色 遺忘太平清醮〉,《明報》,2010.05.22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