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搭棚式」自動化 適合中港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0日 05:59
2010年12月10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李日生表示,現時那些工業機械人(機械臂)還是以歐美和日本生產的動作最精密準確,可以一口氣進行長達兩三分鐘的工序。中國大陸生產的工業機械人則沒有那麼準確,若要進行這麼長的工序,重複下來,其位置會有偏差(累積偏差過大)。以他所知,現時中國大陸有兩間生產工業機械人的公司正努力追趕,但仍需5年至10年才可追到和歐美、日本相若的水平。

至於台灣生產的工業機械人,亦算比較精密,但就只適合輕工業,不適合重工業(如汽車廠或某些汽車零部件廠)。

斬件式操作 逐小部分改進

因此,從國情出發,李日生建議,內地和香港的廠商可以考慮「搭棚式」的自動化方案。即是將生產線斬件成多個環節,逐小部分來推行自動化。這做法的好處是,入場條件較低(因為可先做一小部分)。

李日生表示,一般來說,提升自動化所作的投資,都可以在兩年內回本。他建議,廠商可以先選擇一些最耗用人力、最麻煩、最危險的環節,那回報就特別快。例如,焊接、包裝、測試,以及「智能貨倉」(Intelligent Warehouse)等。(「智能貨倉」即是指機械車可以沿着地面的顏色線或磁帶來運送產品或半製成品,機械臂可以閱讀RFID標籤來自行疊貨等等。這較常出現於廠內出貨前的物流,以及物流公司。)

選最耗人力環節 效益顯著

不過,他亦承認,有一些工序或行業,的確較倚賴人手工藝,很難推行自動化。例如,車衣、車皮鞋,便無法用機械臂來做。

至於上螺絲,則還算容易。但一般來說,會設計到一件產品只有一種螺絲,以及只向單一個方向上螺絲,而不會同時向多個方向上螺絲。但大勢所趨都是多用榫口、少用螺絲,因為裝嵌速度會快得多,外觀也較佳。

另一方面,飲品製造和食品製造行業的自動化程度一般已相當高,再提升的空間相對較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