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深圳市面行走的汽車量急速增長,前日迎來第170萬輛汽車,5年內汽車數目翻了接近一倍(見表),面對當地交通負荷愈來愈大,深圳市交警部門稱,現時170萬輛本地汽車加上30萬輛外地車,每日行走的汽車總數已接近該市可容納極限,兩年內有可能「走路快過開車」,而交通也隨時會「大癱瘓」。
深圳市前日辦理第170萬個汽車車牌,標誌着深圳汽車保有量(註冊汽車量)已突破170萬大關,以全市常住人口超過1400萬計算,即深圳平均每8個人便有1人是有車階級。然而,高速增長的汽車數量卻帶來了嚴峻的城市管理問題。
每8人1人有車 可佔滿全市道路
據深圳市交警局車管處機動車管理科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汽車註冊總數增幅不斷遞增,2009年的同比增長是12.8%,而今年已增長了17%,更重要的是,連同每日進出深圳的外地車輛約30萬輛,深圳市行走路面的汽車總數已達200萬輛;若以每輛車佔用6米長的空間計算,將深圳所有汽車首尾相接,其長度高達12萬公里,差不多等於深圳往北京的5倍距離。
今年初,深圳交通運輸部門測算,深圳容納汽車的極限在210萬輛左右,以市內6000公里道路總長計算,深圳道路車輛密度已經達到每公里300輛左右,超過了國際上每公里270輛的警戒值;若深圳所有汽車都開出馬路,以每條路雙線行車計算,則全市道路均被佔滿,寸步難行。
交通流量飽和,直接影響是行車速度,據市交警局去年統計,深圳主要道路平常時段的汽車平均時速為36.3公里,高峰時段中心區時速更只得10公里,與騎單車無疑,換句話說,不出兩三年,深圳很可能因汽車過多而陷入癱瘓,隨時「行路快過乘車」。
加劇溫室效應 交警管理量全國最高
除了引發交通癱瘓危機外,汽車過量還將給深圳帶來環境污染問題,汽車排出的廢氣不僅造成空氣污染,還是加劇溫室效應的元凶;同時,深圳現時只有2000多名交通警察及70萬個左右的停車位,平均1名交警要管850輛車,管理量全國最高,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更顯人手不足。而在環境污染、人手缺乏、交通擁堵等問題下,運輸效率下降,給城市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直接衝擊深圳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