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管局研作人幣清算中間人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0日 21:59
2010年12月10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銀行公會指出,只有中銀香港(2388)擔任本港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風險過度集中之後,不少意見都認為金管局可以擔當清算角色。據消息人士透露,金管局對此建議持開放態度,其中一個研究中的方案是金管局擔任參與行和清算行之間的中間人,以釋除參與行的疑慮,好讓香港的銀行可以放心做大人民幣業務。在這個「中間人」方案下,中銀作為唯一清算行的角色預料應暫時維持。

香港目前已有70多家銀行做人民幣業務,這70多家參與行,偶因手上人民幣太多,沒出路,都會存放在清算行中銀,收取利息。但由於本港有法例規定,每家銀行不能有超過股本25%的存款放在另一家銀行,而每家參與行內部給予中銀的額度,會比上述的法定規定更低,所以銀行公會致函金管局,指出會出現交易對手風險過度集中的問題。

業界指太依賴中銀 風險過分集中

最近有不少銀行界人士呼籲增加清算行數目,但消息人士說,短期內增加清算行數目,技術上存在困難,亦未必獲人民銀行通過。另一個選擇是金管局介入,替中銀提供擔保,又或者是擔任中間人的角色。參與行把多餘的人民幣存放在金管局的戶口,然後金管局再把這些人民幣轉存到中銀。「金管局等同政府機構,參與行的在金管局的額度可以較在中銀的高得多,而金管局存放在中銀的資金亦可以沒有額度。」當然,這些方案是否實施,還要看人行是否同意。另外,若金管局收回所需成本,參與行收到的利息亦會較現在為少。對上述構思中的方案,中銀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金管局發言人則說,仍與人行研究各個方案,目前未有定案。

今年跨境貿易結算的80億元人民幣兌換額度提早用完,在最近試點企業大增過百倍後,銀行界期望額度可望大幅增加。目前兌換額度由銀行根據貿易單據,向中銀以先到先得方式兌換。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人行將優化目前額度的管理辦法,調整方向是擬改變目前先到先得的兌換模式,改為根據銀行的貿易結算量而按百分比分配額度調整,同時要求本港方面加強貿易真實性的審查。

人行擬按結算量 向銀行配發兌換額

消息人士續指出,人行認為香港已有足夠能力發揮境外人民幣資金池力量,不需要境內再大事支持,除非銀行出於臨時有緊急流動性要求,例如貿易量急增,手頭人民幣頭寸用完,必須要向境內兌換,否則香港銀行應可以自行管理人民幣頭寸運用。「每個月透過貿易帳下有幾百億元由內地流出,人行覺得無可能香港唔夠人民幣,一定要向人行兌換,明顯是銀行管理頭寸問題!」據悉內地傾向保留並增加額度,但管理模式將會改變,但政策將會以影響小、與目前運作可以銜接的方案為大前提。但有監管界人士認為,參與行要向中銀兌換人民幣時,必然是客戶有人民幣的需求,若果要根據貿易融資金額的一個百分比,來設定兌換上限,對貿易融資業務發展會構成重大障礙。

(明報記者李家欣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