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抗議反納粹者得獎 希特勒杯葛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1日 05:59
2010年12月11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次是繼1936年後,再次出現無人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獎章及獎狀的情况。雖然過去有4位和平獎得主無法親身領獎,但昂山素姬(1991)、華里沙(1983)及沙哈洛夫(1975)都由親人代領獎項,唯一例外的便是1935年得主、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奧西茨基因反對希特勒、批評德國重建空軍的做法,1931年被控叛國及間諜罪。他1935年便獲提名和平獎,但納粹德國向委員會施壓,壓力大得令委員會當年要懸空獎項。委員會到1年後才鼓起勇氣頒給奧西茨基,兩名委員更在宣布前退出。在1936年宣布當年和平獎的同時,委員會宣布將1935年和平獎頒給奧西茨基。當時有報章形容,獎項有如「給法西斯一巴掌」。

另設獎項「取代」

跟今屆頒給劉曉波一樣,當時決定引起極大爭議。有保守輿論評擊委員會的決定,批評委員會不應頒獎給「罪犯」,挪威國王甚至迴避典禮。德國對奧西茨基獲獎非常憤怒,一名官員更稱和平獎「荒謬可笑」,德國威逼在集中營患病的奧西茨基拒絕獎項,但奧西茨基拒絕。希特勒憤而宣布德國人不會再接受諾貝爾獎,並另起爐灶,設德國國家科學及藝術獎「取代」諾貝爾獎。奧西茨基1938年病逝,終年48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