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通脹又創新紀錄,國務院似乎沒有什麽全盤的對付方法,行政手段的限價措施用多了,必然會造成惡性循環,食用油的限價已導致有生產商停產了,如果這種現象蔓延,政府會更頭疼。
食油禁加價 生產商停產
調控物價,在源頭上是收購價,目前某些省已經對幾種農產品限制收購價,兩個月內不能加,農民的收入減少。在流通領域是打擊囤積以及哄抬物價,政府已經出台一些法例打擊,可是,利用期貨市場炒賣,國家則未見有平衡的對冲手段。有些商品的零售價也受限制。若三方面協調得當,每一方的利益稍稍下降一點,大家也可以接受,問題是政府往往只在某一個或者兩個方面做功夫,其餘一方賺得盤滿鉢滿,導致整個調控失敗。
食油是一個例子,零售價不能加,生產成本降不下來,只好停產。這種事2008年發生過,當時政府也沒什麽好對策,只是等環境改變。那麽,農產品收購價限制上漲,農民不至於罷種,但也會降低積極性,供應少了,價格不得不漲,造成新一輪通脹。
靠地方壓抑通脹不可能
更大的問題是,很多商品的產地與銷售地是分開的,依靠省級單位來實施限制措施是不可能的,比如產大豆的省份為什麽要限制收購價,反正生產和銷售食油在其他的省份。
從上月底公布的關於穩定物價措施的國十六條來看,除明確要求按照通脹率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金一條各地必須執行外,其他都很難靠地方幫中央壓抑通脹,且看經濟工作會議有什麽新招公布。
阮紀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