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府近年積極推動低碳交通,今年初宣布成立3億元「綠色運輸試驗基金」,鼓勵業界引入綠色車輛和相關技術。正當本地業界仍待政策出台之際,一河之隔的深圳原來早已成為全球首個商用電動車的營運地區,行走深圳街頭的電動的士本月底增至約百部,車廠更計劃把電動的士開往香港,近月悄悄在本港公路試車。
新能源汽車今年被列為內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銳意打造低碳經濟的深圳被定為首批電動車試點之一,今年5月起有50輛型號為e6之電動的士行走,至本月底會增至100架,全數由內地車廠比亞迪生產。
比亞迪:大規模引入言之過早
比亞迪市場部經理林密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廠方有意把右軚版本的e6引入本港,正跟港府部門與電力公司聯繫,不到一個月前e6已低調來港實地測試,但他強調目前尚在研究階段,大規模引入是言之過早。據了解,廠方安排e6每日在香港公路行走,途經港九新界,包括香港仔、屯門等,經歷上落斜、塞車等測試,目標是行走1萬公里,廠方形容目前一切進展良好,兩地路面狀况沒有太大差別。
比亞迪發言人認為,香港是公共交通電動化一個很好的示範市場,的士對公共交通很重要,政府也公布了支持普及電動車的政策,期望當局有更明確的細節出台。
林密表示,e6針對的士實際需要而打造,電池較私家車大,充電後可行駛約250公里,馬力、加速也比汽油車為佳,最重要是零排放,而且行車寧靜,快速充電只需40分鐘,惟廠方承認長期高壓充電對電池壽命有一定損耗,不過已另提供更安全的中度快充模式,需時1.5小時。
他認為中港的士行車習慣各異,例如深圳多公路,香港多斜路;深圳的士一般分一至兩更,每更8小時,香港的士則24小時無休;深圳的士多停車熄匙等客,香港的士則「左兜右兜」,但相信技術問題可克服。
率先引入電動的士的深圳鵬程出租汽車,經過大半年密集使用e6後,總經理杜軍認為「還可以」,至今未曾在路上故障,大讚以100公里計,用電成本較汽油節省一半,預計油價持續攀升,無論從經濟誘因和為環保出力上,電動的士也值得投資。
車價30萬 結構複雜維修難
不過他指最大限制在於充電量,每次充電需花上1.5小時,而且全市只有7個充電站,行車區域局限於充電站鄰近範圍,不能走太長途,更莫論跨市行走,「對我們做生意有一定影響」。
另外,車價和維修成本也是一大負擔,即使國家對電動車補貼12萬元人民幣,惟電動的士售價30萬元,較汽油車貴兩倍,車身結構也較複雜,維修時非一般車房能應付。
根據本港《道路交通條例》,電動車生產商引入車輛前須通過運輸署的車輛構造審批,運輸署指未收到e6的申請,但證實曾發出「車輛行駛許可證」及「快速公路許可證」,容許e6在快速公路上短期行駛。
明報記者 吳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