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時事漫話﹕香港申亞 與青少年何干?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3日 05:59
2010年12月13日 05:59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關於漫畫中的青少年角色

不難理解,通識教師最常提及的角色必是青少年。可惜,當大家閱覽分析漫畫的時候,很少會見到青少年成為漫畫主角,甚至很少有機會找到青少年的蹤影。

正因如此,當偶爾發現政治諷刺漫畫出現學生、兒童、青少年等角色,大家不妨多加注意,嘗試分析漫畫作者加入青少年角色的原因,最終會更了解某些針對青少年的觀點。

時事議題﹕香港申辦亞運

所屬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青少年)

相關概念﹕成長與發展(Growth & Development)

學習焦點﹕聚焦分析漫畫中的青少年角色

文﹕資深通識科教師 許承恩

■(圖1)重點1﹕為什麼作者在漫畫中引入穿校服、背着書包的學生角色?

思考方向﹕漫畫中提及「開更多演唱會滿足市民需要」,此等活動容易與學生拉上關係,始終青少年喜歡潮流文化,愛觀賞偶像歌手演出。

重點2﹕你是否認同漫畫中與青少年相關的觀點?

思考方向﹕可分析青少年究竟有什麼娛樂需要,並指出漫畫中所提及的「市民需要」有否配合實况。

■(圖2)重點1﹕為什麼作者在漫畫中引入踏着三輪車的孩子?

思考方向﹕漫畫中提及家長顧着子女的權益,一方面在孩子3歲時已開始培訓他踏三輪車,另一方面希望政府遲些才投放資源予體育範疇,好令自己孩子成長後得益。

重點2﹕你是否認同漫畫中與家長教養子女相關的觀點?

思考方向﹕可分析現今家長有否提早(甚至過早)培育孩子的興趣與專長,亦可指出家長是否精於盤算,好令自己孩子享有最多資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