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想一想 做一做
1. 試指出圖一是什麼地方慶祝聖誕。
2. 上述圖輯內容反映了什麼現象?(見圖)
■(答案參見P.15)”
聖誕節原本是西方社會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發展至今,聖誕節幾乎成為全球多國的重要節日。聖誕節可算是宗教節日全球化的最佳例子。
慶祝聖誕成文明象徵
雖然聖誕節不是中國大陸的法定假期,但近年愈來愈多中國人慶祝聖誕,即使他們未必是基督徒,也會湊熱鬧交換禮物、吃大餐,甚至來港感受節日氣氛,聖誕節成為了一個時尚、潮流符號。
文化人李照興在〈聖誕的記憶與反思〉一文中這樣說﹕「在香港成長步向國際的日子,慶祝聖誕成為一個西化、文明、現代化的象徵。情况就如今天急趕要走向世界的中國,慶祝聖誕成為最時尚的生活追求,跟文明世界接軌……」他又指出﹕「假如是在佛誕,你跟美國人說佛誕快樂,對方會以為你神經病。西方人認為聖誕才是理所當然普天同慶,當中已隱含一種西方價值的正統化。」
被批西方軟力量擴張
跟很多全球化現象一樣,有人批評它威脅着當地社會的傳統價值。2006年12月,北大清華等校十名中國博士發表倡議書,批評時下青年盲從附和,對聖誕文化一無所知,只是湊熱鬧慶祝,又提出這不是純文化及宗教的問題,而是西方軟力量的滲透和擴張,呼籲社會重新發掘佛、道等本土宗教的作用,並復興儒家文化。他們更提出要「抵禦西方文化的擴張」、「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
究竟什麼因素影響節日全球化?為什麼有些節日能夠全球化,有的則不能呢?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