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明年內地經濟取向 適度寬鬆過渡至穩健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3日 05:59
2010年12月1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日閉幕,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板上釘釘。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惟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已被穩健的財政政策所取代,明年整個內地的經濟取向終將以穩健為旨歸。

增速不求太高 但不會太低

此次會議處於新舊規劃交替之際,按照慣例,都會開足馬力往前衝。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明年將是內地處於既困難又複雜的年份,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並呈減速現象;另一方面,內地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尚未全面恢復,刺激經濟政策邊際效應遞減。通脹壓力又在中南海力促經濟轉型的時候橫插一杠。11月份出爐的經濟資料顯示,CPI創28個月以來新高。

許多的「兩難」交織在一塊,剪不斷,理還亂。有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間,決策層或許會把增長目標定在7%至8%之間。屆時地方諸侯追求GDP動力還在,或會提高1到2個百分點。

但是,也不會定得太低。貨幣政策穩健,並非絕對的緊縮。如果新增貸款在7萬億元以下,則資金面偏緊,企業家信心下滑,財稅收入銳減,就業增長壓力加大,將影響社會穩定。是以中南海不會弈出險棋,保民生、保穩定之「穩字當頭」,當是決策層第一考量。

穩增長 調結構 管通脹 求均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前,一些專家為保增長、調結構、管通脹,哪一個擺前置後爭論不休。筆者則認為,擺前置後,無關宏旨,內地決策層將在穩增長、調結構和管通脹三者中求得均衡,分出輕重緩急,對症下藥,強身健體。

早在年初,決策層就看出管理通脹預期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對樓市的調控連施重手,雖說樓價還是居高不下,但通過限購、信貸管制,像脫韁野馬的狂奔狀態,已有所收斂。10月份物價漲幅4.4%,11月份破5%。但是,要不是一連推出抑制物價的「組合拳」,那麼,物價之高,更是難以想像。而樓價、物價,關乎民眾的衣食住行,關乎民心向背,豈敢輕忽?

因此,明年管控通脹仍是管理層重中之重的議題,儘管CPI調控目標會調高至4%左右。穩增長和調結構,仍然是當局致力推進目標。沒有8%左右的增長,財稅、就業、供應等方面,都會出現問題,同樣造成社會不穩。轉型則是最近當局一再強調的,環境、生態、資源等等,再進行高耗能、低效益的大幹快上,自不可持續發展。當然,對七大新興行業則另當別論,積極財政政策可能在這方面會有所着力。

總而言之,要使「穩增長、調結構、管通脹」更加均衡,需要全局思考,也需決斷,甚至犧牲某些眼前利益,一些改革步驟也可能有所放慢。但是,面對國內外多變的經濟形勢,穩健也許是不得不然之舉,同時也將考驗當局的智慧。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