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大副校長:物價上漲 不用慌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4日 05:59
2010年12月1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面對通脹「爆表」以及負實質利率持續擴闊,中央寧願一次又一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亦未敢貿然加息。身兼經濟學家及北京大學副校長的劉偉認為,內地近月通脹高企是正常現象,中央毋須「落猛藥」。

「08年第3季採取一系列『反危機』措施,包括擴大內需以及增加貨幣供應,結果物價上漲是必然、客觀的後果,不用慌,市場應該有面對長期通脹的思想準備。」劉偉昨日在港出席北京大學論壇時接受訪問。他認為,3%只是年初設立的通脹目標,若全年平均通脹在3.5%內仍沒有嚴重超出。

既然通脹是長期出現的必然後果,他認為,中央毋須急於一時、一下子下猛藥:「經濟衰退、停滯不前的壓力,不會比通脹壓力小。」劉偉認為,中央短期加息的機會很大,但主要是解決負實質利率問題以及傳遞長期遏抑通脹的決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教授施建淮亦表示,內地經濟由出口、消費以及投資帶動,相對於投資回報率達到14%,加息對提高資本成本的作用有限,相反有機會擴闊中美之間的息差以及推高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此中央未急於加息。

統計局:通脹集中在農產品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出席同一場合時則指出,內地通脹問題涉及經濟結構問題,特別是農業基礎薄弱:「內地的第一產業(農業)的基礎太弱,11月5.1%的通脹中農產品佔3.78%,意味約74.1%的通脹與農產品有關,至於第二產業(工業)以及第三產業(服務業)則出現大而不強以及比重過低問題。」

姚景源指出,內地過去依賴投資、消費以及出口的「三頭馬車」拉動經濟,不過有關經濟結構將會改變,中央首次在「十二•五」規劃中將消費定性為主要拉動經濟的產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