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昨就直資學校的監管舉行第3次聆訊,多名議員炮轟社署和教育局拒支援綜援學生入讀直資學校,剝奪綜援生升讀優質學校機會。直資校兆基創意書院更指出,有校內綜援學生被社署勸說轉讀官津學校,節省用綜援金交學費。社署證實,綜援學生在334學制下已取消直資學費資助,學生只可選讀官津學校,否則須由家長自費或由學校提供學費減免。
張文光批教局社署卸責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批評教育局與社署卸責,促容許學生報讀任何接受公帑資助的學校,強調「不能因為(學生)無錢就不能入讀,當局又沒審視清楚學校有否協助清貧學生」。他認為部分直資校應公開所收綜援學生數目,讓低收入家庭消除標籤效應疑慮,自由報讀直資,有學校校監指出,社署做法令學生無所適從。
在昨日帳委會聆訊上,多名議員針對直資學校釐定綜援學生的入讀資格提出質詢。委員何秀蘭以德望學校為例,指該校的學費減免章程提到計劃設計分制,但「綜援學生不符合取得任何分數」,懷疑學校歧視。教育局長孫明揚解釋,不排除學校無條件豁免綜援生學費,才豁免學生需要「計分」。
德望:如非雙重資助 綜援生免學費
德望學校昨於會議後發書面聲明回應,指校內一直有學生來自綜援家庭,獲批學費全免,但校方執行減免前,會確保學生所收的綜援津貼並不包括學費資助,避免學生收到雙重資助。德望稱,會盡快修改可能造成疑問的章程,令申請資格更加清晰。
「誰來資助學生」 孫明揚稱不清楚
另一委員鄭家富表示,要求當局交代「究竟是社署還是(直資)學校資助綜援學生」,批評教育局和社署無協調,擔心有學生因學費失去學習機會。孫明揚則以不清楚為由,指要先向社署了解。
社署發言人回應,新學制下綜援學童可在官津學校接受12年免費教育,若家長另外選擇非官津學校,一般不會獲發放學費津貼。在去年實施新學制前入讀直資校的學生,社署會保留津貼,讓學童完成這個學年的課程,再申請學校的學費減免或轉往官津學校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