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作為美國排難解紛的高手,霍爾布魯克自越戰起代表美國斡旋和平協議,強硬的手腕為他贏得「外交推土機」及「蠻牛」等稱號,但他其實剛柔並濟,才足以在外交舞台縱橫半世紀。
與不義者談判沒道德包袱
霍爾布魯克在國務院創下擔任過兩個不同區域助理國務卿的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他擔任歐洲暨加拿大事務助理國務卿時,在1995年促成《代頓協議》,結束長3年的波斯尼亞戰爭。他以言談直率著稱。他當年談判的關鍵人物、前南斯拉夫聯邦的獨裁領袖米洛舍維奇頗有交情,據稱兩人曾共進晚宴11小時,在談判期間又不時把酒暢談,惹外界非議。但他對批評不以為然,說自己「與那些多行不義的人談判」沒有道德包袱,「若能避免再有生者枉死,這並非對已死者的傷害」。當年談判歷時20日,若非他事前花3個月,以威脅利誘的手段,甚至北約部隊空襲的震懾力,向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及伊斯蘭領袖施壓,協議也難以順利達成。
七度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亮麗的外交成績令他七度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但一直無緣獲獎,而最大遺憾更是屢次與國務卿職位擦肩而過。他在克林頓政府一度是國務卿熱門人選,惟最後卻由奧爾布賴特擔任美國首位女國務卿。若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戈爾2000年落敗,霍爾布魯克也可望出任國務卿。直至奧巴馬上任,他也是國務卿熱門之選,卻輸給了自己的外交政策弟子希拉里。即使霍爾布魯克接掌國務院的機會不再,但還是應召擔任奧巴馬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特使。
三度與國務卿職擦身而過
霍爾布魯克在大學主修歷史,畢業後本想當記者,但到《紐約時報》求職時碰壁,隨後加入國務院。他在1970年代曾擔任《外交政策》雜誌編輯,寫過兩本書,包括講述斡旋波黑問題的傳記《To End a War》。1941年在紐約曼哈頓出生的他,還是一名成功的投資銀行家,在1980年代初期與人合伙創立了一個顧問公司,該公司後來被雷曼兄弟收購。他一生結過3次婚。
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