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時事•議題﹕維基解密看資訊傳播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6日 05:59
2010年12月16日 05:59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揭密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的創辦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被指在瑞典犯下性罪行,國際刑警發出全球通緝令。阿桑奇無處容身,12月初在倫敦向警方投案。

《澳洲人報》其後刊登阿桑奇的投稿,他自稱因揭露真相而遭陷害,更引述傳媒大亨梅鐸1958年的言論——「在保密和真相之間的競賽,真相始終會勝利」。互聯網接通全世界,在資訊全球化之下,世界幾乎已經沒有秘密。

維基解密泄密

衝擊國際關係

在阿桑奇主導下,維基解密「大無畏地揭露應公之於世的真相」,至今最少披露25萬份美國外交機密資料。這些「真相」因網絡的流通而為世所知,也令被「踢爆」的國家顏面掃地。被公開的美國外交機密資料內容包括美國外交官員批評外國元首,例如形容俄羅斯總理普京是蝙蝠俠、總統梅德韋杰夫就是他的助手羅賓。負責非洲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卡森則曾在電文中形容中國是「氣勢洶洶的惡性競爭對手,毫無道義可言」。早前維基解密亦曾經公開美軍在阿富汗射殺平民的片段。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事先已通知各國官員,希望將這場史無前例外交危機的損害減至最低。另有指發出拘捕令的瑞典是受壓於美國,瑞典當局表示,拘捕阿桑奇是因為他干犯性罪行,與外交關係無關。

澳洲外長陸克文則指出,最初泄露那些機密電報的人應當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因此美國人應當為25萬份美國外交電報的非法公布承擔責任,而非由澳洲公民阿桑奇負責。陸克文認為,此事反映出美國保護機密文件的安全系統可能存在問題,令人對美國外交電報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夠產生質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