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過動症乏治療或變反社會人格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7日 20:35
2017年10月27日 20: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上水清河邨傷人案中斬傷父母的21歲疑犯,據稱患抑鬱症,及專注力失調與過度活躍症(又稱「過動症」ADHD),需定期覆診,有精神科醫生指過動症的兒童若沒接受適當治療,長大後有機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障礙,甚至在犯下暴行後仍毫無悔意。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稱,過動症兒童會有衝動及專注力不足問題,但衝動性格會隨年紀長大而有所紓緩。丁醫生指,曾有調查分析嚴重罪行法庭案例,僅一成半被告涉及精神病患者,但八成半以上罪犯擁有反社會人格障礙。他分析過往調查顯示,ADHD症兒童錯過小一至小三的治療黃金期,當中兩成會衍生行為問題,例如濫藥、失學失業,有部份人會因此發展反社會人格,對任何人沒有同情心,做錯事無悔意,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有機會透過傷人達到某些目的。
學童候診平均長達兩年
他指教育局2010年推出ADHD評估機制,受資助小學小一班主任對學童進行初步評估,再轉介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檢查,確診ADHD後再轉介公立醫院兒童精神科接受治療,但目前輪候就診個案年期平均長達兩年,醫管局有需要增撥資源應對。
■記者莫家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