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主神經受損致低血壓踎低起身見暈 隨時患糖尿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31日 18:35
2017年10月31日 18: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都市人不時「踎低起身見頭暈」兼眼花花,似乎是健康欠佳的警號,甚或是血壓低的症狀。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指出,引發低血壓的原因眾多,可以是糖尿病、貧血、胃出血等疾病,長者血壓低更可能是心臟有問題,不容忽視。除對症下藥外,容易血壓低的人宜慢慢起床,避免踎低動作,提防低血壓來襲。
記者:梁麗兒
低血壓的定義為上壓低於90mmHg(毫米水銀柱)及下壓低於60mmHg。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丘思欣表示,經常做運動的人因血管較健康,故血壓一般會較低,量度血壓時有可能發現低血壓情況,但正常不會出現症狀。若血壓低同時有其他症狀,包括頭暈、感到「頭輕輕」、眼花、「睇嘢矇」,甚至休克就要留意,或由疾病引發,常見如糖尿病、內分泌疾病如患腎上腺瘤、皮質醇分泌出問題;女性因貧血致低血壓及頭暈也常見。
穿壓力襪防血液集中下身
丘思欣指,曾有中年男士因患糖尿病不自知,引致低血壓。早期因經常見頭暈、容易腹瀉及體重下跌,包括間中踎低起身時感到頭暈,病人起初擔心患大腸癌,先向腸胃科醫生求診,接受腸鏡檢查,無發現異常情況,反而驗出血糖過高及有低血壓問題,其後確診患上糖尿病,轉介糖尿科醫生跟進。男病人經治療後,糖尿病情穩定,低血壓情況有改善,頭暈暈等不適也減少。
低血壓原來與糖尿病有關,丘稱,因為糖尿病可破壞病人的自主神經,正常人由坐下或踎低動作起身時,自主神經會通知心臟加快泵血,收窄血管,令血液流向主要器官,但當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被破壞,做出上述動作時,血液就會集中在下身,造成血壓偏低,腦部供血不足,起身時容易頭暈。除控制糖尿病情外,患者平日宜減慢起身動作,建議慢慢起床,並避免踎低做家務或「執嘢」,也可考慮着壓力襪,提防血液集中在下身。
有部份人餐後一至兩小時會出現血壓低情況,多見於長者或糖尿病、柏金遜症、腦退化症等病人。丘稱,主要與餐後血液集中流向腸道有關,建議這些人每餐不要吃過飽,宜少食多餐,不建議餐後散步或做運動。另外,長者可以因為胃出血、心臟問題如心跳過慢、心律不正,影響血壓偏低。市民如經常有低血壓情況,兼出現頭暈等症狀,問題可大可小,包括增加暈倒後意外受傷風險,建議應盡快求醫,找出低血壓的真兇,及早診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